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什么意义?
题目详情
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什么意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参孔子家训) 追问: 人之所以不能忘者,已也!谁的话?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参孔子家训) 追问: 人之所以不能忘者,已也!谁的话?
看了 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龙之变化,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芥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2020-06-14 …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谁能告诉我是什 2020-06-15 …
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什么意义? 2020-06-16 …
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什么意义? 2020-06-16 …
古文关于文武之说好像记得是文则通达天下武什么的求下一句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求高人给个关于写写文武的古文 2020-07-12 …
培根《习惯论》中行动取决于习惯的英文是什么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动, 2020-07-13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先秦诸子散文长于论说,如《孟子》《庄子》《荀子》等; 2020-07-25 …
民法通则属于什么法?我国现行物权法属于什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属于什么法?()A.判例法B.实 2020-11-07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先秦诸子散文长于论说,如《孟子》《庄子》《荀子》等;先 2020-12-01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先秦诸子散文长于论说,如《孟子》《庄子》《荀子》等;先秦历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