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题目详情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质胜文则野: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文:文采,经过修饰的.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质朴多于文采,就像没有文化人,流于粗俗.文胜质则史:文:文饰.质:质朴.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君子:既要有知识学问,也要有礼貌谦逊高尚的品格.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孔子说: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即:礼与仁的关系.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反映了一贯的中庸思想.不偏不倚,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也不主张偏胜于质.作为君子,既要充实自己,修身养性,又要推销自己,为人所知.君子不是不求名,而是不求虚名.“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求的是名实相符,既不妄取虚名,也不埋没自己的才华.“文胜质则史”的“史”在此处,指在朝为官”的意思.而是“虚浮不实”的意思.看《恰同学少年》的体会杨昌济先生引用孔子关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名言来启发少年时毛泽东,深刻论述了修学储能不可偏废的道理,指出:一个人如果光有能力素质,而学问修养不够,则无法约束自己,本身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种野性破坏力;反过来,光是注意书本学问,却缺乏实际能力的培养,知识就会变成死知识,学问就会变成伪学问,人必死板呆滞,毫无实用.今天看到《恰同学少年》里的这段话,如饮甘露.此观点从辩证法的角度阐述了个人能力和书面知识积累对人发展和成长的影响,感觉深受启发.共勉!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君子:既要有知识学问,也要有礼貌谦逊高尚的品格.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孔子说: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即:礼与仁的关系.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反映了一贯的中庸思想.不偏不倚,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也不主张偏胜于质.作为君子,既要充实自己,修身养性,又要推销自己,为人所知.君子不是不求名,而是不求虚名.“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求的是名实相符,既不妄取虚名,也不埋没自己的才华.“文胜质则史”的“史”在此处,指在朝为官”的意思.而是“虚浮不实”的意思.看《恰同学少年》的体会杨昌济先生引用孔子关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名言来启发少年时毛泽东,深刻论述了修学储能不可偏废的道理,指出:一个人如果光有能力素质,而学问修养不够,则无法约束自己,本身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种野性破坏力;反过来,光是注意书本学问,却缺乏实际能力的培养,知识就会变成死知识,学问就会变成伪学问,人必死板呆滞,毫无实用.今天看到《恰同学少年》里的这段话,如饮甘露.此观点从辩证法的角度阐述了个人能力和书面知识积累对人发展和成长的影响,感觉深受启发.共勉!
看了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解释一下"力壁千刃无屿则刚"这句话的意思?林则徐有诗:海纳百川有容为大力壁千刃无屿则刚我主要想知 2020-04-25 …
求一句话的意思求则得之,寻则见之,叩则开之这句话的正确意思 2020-05-13 …
子曰:“学而不思则忙.意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 2020-05-20 …
再问“反之亦然”与“反之则反”比如两句话:1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反之亦然;2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反 2020-06-13 …
他把他的大提包仍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写这句话,句意不变 2020-07-01 …
与下面一句话句意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3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说环境对人有影响作用,而就有 2020-07-10 …
英语如何判断一句话句意是否完整 2020-07-20 …
下面每项中的两句话句意不一致的一项是A.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何尝不是 2020-11-03 …
下面每项中的两句话句意不一致的一项是()A.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何 2020-11-03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意思相同的,还有哪句话.我要的是意思相同的.我要的是{}如果不努力就会被淘汰}有 202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