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句话是不是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喜不要大笑怒不要暴跳哀不要嚎啕乐不要忘本即是要表现一下不要适当所谓的和也就是适中.我理解的对
题目详情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句话是不是说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喜 不要大笑 怒 不要暴跳 哀 不要嚎啕 乐 不要忘本
即是要表现一下 不要适当 所谓的和 也就是适中.
我理解的对吗
也要适当
这句话是不是说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喜 不要大笑 怒 不要暴跳 哀 不要嚎啕 乐 不要忘本
即是要表现一下 不要适当 所谓的和 也就是适中.
我理解的对吗
也要适当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
.《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可知“中”的本身并非喜怒哀乐,而是指对喜怒哀乐的持中状态,就是说对喜怒哀乐等情欲要有一个适中的度的控制,过度的喜不叫喜,过度的乐也不叫乐.朱熹注释说:“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性即本性,本来的状态,也就是本身固有的质和量.对喜怒哀乐能按应有状态掌握,无所偏倚,这就叫“中”,平时能持中,一旦表现出来,就能中节,这就叫和.因为效果的“和”决定于方法的“中”,所以程颐解释中庸一词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不易说的是不可更易,不是别的不可更改,而是“中”的原则的不可更易.
.《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可知“中”的本身并非喜怒哀乐,而是指对喜怒哀乐的持中状态,就是说对喜怒哀乐等情欲要有一个适中的度的控制,过度的喜不叫喜,过度的乐也不叫乐.朱熹注释说:“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性即本性,本来的状态,也就是本身固有的质和量.对喜怒哀乐能按应有状态掌握,无所偏倚,这就叫“中”,平时能持中,一旦表现出来,就能中节,这就叫和.因为效果的“和”决定于方法的“中”,所以程颐解释中庸一词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不易说的是不可更易,不是别的不可更改,而是“中”的原则的不可更易.
看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 2020-06-04 …
1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 2020-06-11 …
《猫犬》中“余谓不捕尤可也”中的“谓”是什么么意思?“必欲尽击去之”中的“去”是什么意思?苏东坡在 2020-06-15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句话是不是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喜不要大笑怒不要暴跳哀不要嚎啕 2020-06-16 …
“天命之谓厚黑,率厚黑之谓道,修厚黑之谓教;厚黑也者,不得须爽离也,可离而非厚黑也.是故君子戒慎乎 2020-06-18 …
疑问:喜怒哀乐皆不发谓之厚,发而无顾忌,谓之黑我读到厚黑经第二段但是不懂这句话喜怒哀乐皆不发谓之厚 2020-06-19 …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望着八百里沂蒙起伏的群山,文思泉涌,一首《沂蒙颂》一 2020-06-27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者,天 2020-06-29 …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 2020-07-03 …
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规范,“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