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道德经》中有一句: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我看到有一种翻译是:让万物兴起而不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己功。后面两句无异议,只是第一句让

题目详情
《道德经》中有一句: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我看到有一种翻译是:让万物兴起而不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己功。后面两句无异议,只是第一句让万物兴起而不倡导有点搞不懂,麻烦请大家传道受业解惑。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云:“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又说:“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长而不宰,是谓
。”
这就是说,虽然“道”使万物产生、繁殖、成长、发育、结果、成熟,但又不据为己有,不恃为己功,不主宰他们。所谓“不有”、“不恃”、“不宰”,即“不以有为有”,不把有当做有。“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正因为有而不有,所以才有有,这就叫做“
”。
《老子》——第二章
,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的时候,丑就出来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
所以,有了“有”,才产生“无”,有了“无”,才产生“有”,“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有了困难,才懂得容易,感到容易,才知道困难。困难和容易是相互矛盾而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才能够体现;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了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
来对待世事,警戒自己,他不是用空洞的语言来教训别人。这就像天地一样让万物按照自然发展而生长,他滋养了万物并且不横加干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夸自傲,万物靠它生长但它并不据为己有。它为世间万物立下显著
却不自局其功。正因为他不
,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看了 《道德经》中有一句:万物作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文言文搓来之食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是《鱼我所欲也》里的2句和“一箪食,一豆羹,得  2020-06-04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讲的是历史上  2020-06-15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  2020-06-15 …

《道德经》中有一句: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我看到有一种翻译是:让万物兴起而不倡导,生养  2020-06-16 …

忍住那份甜张丽钧50字读后感急有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有人毅然选择了后者.有一份甜,无关  2020-06-22 …

请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哪种文言句式①弗食,不知其旨也。()②其此之谓乎?(请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哪种文  2020-06-29 …

鱼我所欲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碗  2020-07-01 …

《数学万花筒》第7页中谈到了著名的“四色定理”.问题起源于1852年的伦敦大学学院毕业生弗朗西斯•加  2020-11-04 …

一、指出下列各组的意义和用法好的话有加分二、指出文言句式一、则则凡可以避患这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又不用  2020-11-23 …

解释下面加粗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2)所欲有甚于生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