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英语翻译6.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
题目详情
英语翻译
6.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对于有仁者,难道告诉他‘井里有仁’他也要跳下去吗?”孔子说:“为何这样做?君子可以随时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不会为人所陷,因而困扰;可以被人欺骗,但是不会因此迷失.”
意义:一个人活者要坚守自身的信念,但是也要会适变、随时,君子并不是傻瓜.大的思想原则要坚持,但是不要落到外界环境影响所造成的纷扰中.对于欺骗能够清楚的了解,不会被愚弄,但不一定要揭穿、批驳,这也是一种仁慈.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君子虽然学术文化知识广博,但需要以礼来约束,这样就不会离经叛道.”
意义:拿现在来说,不论你做学问还是做人,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标准.一个人知识越深厚,思想越活跃,越容易怀疑,越喜欢研究,从而越不容易确立中心主题,所以做人做学问,心中有所守,才可能有所成.不然很容易走火入魔,奇思怪想联篇,自认为聪明渊博,实际上离正道已经越来越远了.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觐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如果作的不对,上天都会谴责我!上天都会谴责我!”
意义: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历史记载上很有姿色,权侵朝野,但是评价不佳.所以孔子去见这样的人,学生子路很有意见,孔子后面一句很多都说是孔子发誓说没有不轨行为,有些牵强.这应该是说孔子按礼节觐见君夫人,作为客卿是很正常的,而且见过以后,可能对南子的评价并不向世人认为的那样,所以自己觉得做法上是符合礼法和规矩的.根据史实,南子最终也并没有为非作歹,只不过因为把持朝政受到批评而已.所以说我们平时做人做事,不应该道听途说轻下判断,应该自己亲身体会、亲自见面以后,再做定论;同时告诉我们不要被世间的一些陈见所困,只要自己坚持的是正道,则必然走的通,内心也应该一片坦然.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德的体现,应该是最完美的了!而民间不见这种美德已经很久了.”
意思:这里涉及到中庸,非常不好解释,论语中只有这里唯一一次出现了这个词,此后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学生子思专门写了一篇心得《中庸》来重点阐述这个思想.简单的来说,中庸就是无过之而无不及,不偏不倚,不将不逆,恰倒好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万物万事都在变化,运动,所处环境不同、站的角度不同,何为中,何为恰到好处,如何维持平衡.这是个很深的学问.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说:“假如可以给人带来众多的好处并能周济众人,怎么样?这是不是可称为仁?”孔子说:“何止是仁!这简直是圣人?尧、舜都难以完全作到!一个仁者,自己想要安身立命,就要想到大家都要安身立命,自己想要显达,就要想到大家都想要显达.能时刻拿自己来作对比,这就是仁的方法.”
意义:这里孔子说明了两个重要问题,第一是什么是仁政?第二怎样可能行仁道.如果每个政令和措施都能惠及每个人,可以调济各种矛盾,那便是真正的王道(仁政).但是显示上是不可能完全作到的,所以孔子才说连尧、舜这样的圣人都没有完全作到.那么退而求其次,我们应该怎么行仁道,这里就是儒家很重要的思想“推己及人”.韩愈说:“博爱谓之仁.”这在仁的用上,充分说明了仁的意义.正是对自己的爱,扩展到对家人的爱(孝悌),对朋友的爱(忠信),对社会的爱(礼),最终达到天下大同思想(仁).
宰我问:“对于有仁者,难道告诉他‘井里有仁’他也要跳下去吗?”孔子说:“为何这样做?君子可以随时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不会为人所陷,因而困扰;可以被人欺骗,但是不会因此迷失.”
意义:一个人活者要坚守自身的信念,但是也要会适变、随时,君子并不是傻瓜.大的思想原则要坚持,但是不要落到外界环境影响所造成的纷扰中.对于欺骗能够清楚的了解,不会被愚弄,但不一定要揭穿、批驳,这也是一种仁慈.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君子虽然学术文化知识广博,但需要以礼来约束,这样就不会离经叛道.”
意义:拿现在来说,不论你做学问还是做人,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标准.一个人知识越深厚,思想越活跃,越容易怀疑,越喜欢研究,从而越不容易确立中心主题,所以做人做学问,心中有所守,才可能有所成.不然很容易走火入魔,奇思怪想联篇,自认为聪明渊博,实际上离正道已经越来越远了.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觐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如果作的不对,上天都会谴责我!上天都会谴责我!”
意义: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历史记载上很有姿色,权侵朝野,但是评价不佳.所以孔子去见这样的人,学生子路很有意见,孔子后面一句很多都说是孔子发誓说没有不轨行为,有些牵强.这应该是说孔子按礼节觐见君夫人,作为客卿是很正常的,而且见过以后,可能对南子的评价并不向世人认为的那样,所以自己觉得做法上是符合礼法和规矩的.根据史实,南子最终也并没有为非作歹,只不过因为把持朝政受到批评而已.所以说我们平时做人做事,不应该道听途说轻下判断,应该自己亲身体会、亲自见面以后,再做定论;同时告诉我们不要被世间的一些陈见所困,只要自己坚持的是正道,则必然走的通,内心也应该一片坦然.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德的体现,应该是最完美的了!而民间不见这种美德已经很久了.”
意思:这里涉及到中庸,非常不好解释,论语中只有这里唯一一次出现了这个词,此后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学生子思专门写了一篇心得《中庸》来重点阐述这个思想.简单的来说,中庸就是无过之而无不及,不偏不倚,不将不逆,恰倒好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万物万事都在变化,运动,所处环境不同、站的角度不同,何为中,何为恰到好处,如何维持平衡.这是个很深的学问.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说:“假如可以给人带来众多的好处并能周济众人,怎么样?这是不是可称为仁?”孔子说:“何止是仁!这简直是圣人?尧、舜都难以完全作到!一个仁者,自己想要安身立命,就要想到大家都要安身立命,自己想要显达,就要想到大家都想要显达.能时刻拿自己来作对比,这就是仁的方法.”
意义:这里孔子说明了两个重要问题,第一是什么是仁政?第二怎样可能行仁道.如果每个政令和措施都能惠及每个人,可以调济各种矛盾,那便是真正的王道(仁政).但是显示上是不可能完全作到的,所以孔子才说连尧、舜这样的圣人都没有完全作到.那么退而求其次,我们应该怎么行仁道,这里就是儒家很重要的思想“推己及人”.韩愈说:“博爱谓之仁.”这在仁的用上,充分说明了仁的意义.正是对自己的爱,扩展到对家人的爱(孝悌),对朋友的爱(忠信),对社会的爱(礼),最终达到天下大同思想(仁).
看了 英语翻译6.26宰我问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 2020-06-05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知者 2020-06-08 …
文言文的问题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20-06-08 …
楚王为什么不仅不按太子的要求诛杀延理,还要给他加官?短文:一日,楚王急召太子.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 2020-06-17 …
楚人学齐语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 2020-06-18 …
英语翻译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 2020-07-13 …
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何意?《荀子》的《子道》篇中,孔子告诉子路:“故君子知之曰知 2020-07-21 …
真心求求好人们帮帮我,好人有好报补全句子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子曰:“工欲善其事,.”子曰:“ 2020-11-03 …
是问有个工作,该不该去.第九五签中签曹丕称帝戌宫[诗曰]:志气功业在朝朝今将酒色不胜饶若见金鸡报君语 2020-11-10 …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7分)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