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0,2),以OA为直径作圆B.若点D是x轴上的一动点,连接AD交圆B于点C.(1)当tan∠DAO=12时,求直线BC的解析式;(2)过点D作DP∥y
题目详情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0,2),以OA为直径作圆B.若点D是x轴上的一动点,连接AD交圆B于点C.
(1)当tan∠DAO=
时,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过点D作DP∥y轴与过B、C两点的直线交于点P,请任意求出三个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并确定图象经过这三个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若点P满足(2)中的条件,点M的坐标为(-3,3),求线段PM与PB的和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1)当tan∠DAO=
| 1 |
| 2 |
(2)过点D作DP∥y轴与过B、C两点的直线交于点P,请任意求出三个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并确定图象经过这三个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若点P满足(2)中的条件,点M的坐标为(-3,3),求线段PM与PB的和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如图所示,当点D在x轴的正半轴上时,连接OC,过C点作CK⊥y轴于点K.
∵OA为圆B的直径,点C在圆B上
∴∠ACO=90°
∴∠1=∠2
∵tan∠1=
∴tan∠2=
设OK的长为x,则KC=2x,可得AK=4x
∵点A的坐标为(0,2),OK+KA=OA
∴点B的坐标为(0,1),5x=2
∴x=
∴KC=
∴点C的坐标为(
,
)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1(k≠1),
得:
=
k+1
∴k=-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
x+1
当点D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同理可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
x+1
∴满足题意的直线BC的解析式为y=-
x+1或y=
x+1.
(2)∵DP∥y轴
∴DP⊥x轴
当点D位于如图的位置时,有D(1,0)
可得P点的纵坐标为y=-
×1+1=
∴点P的坐标为(1,
)
如图所示,当点D的坐标为(2,0)时,△AOD为等腰三角形
连接OC
∵OA为圆B的直径
∴OC⊥AD
∴C为AD中点
∴BC∥OD
又∵DP1∥y轴
∴点P1的坐标为(2,1)
如图所示,类似地,可得点P2的坐标为(-2,1)
设图象经过P、P1、P2、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a≠0),得:
①
=a+b+c;②1=4a+2b+c;③1=4a-2b+c
解得a=
,b=0,c=0
∴图象经过这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2.
(3)如图所示
∵AB∥PD,
∴PD⊥x轴,
=
∵AB=BC
∴DP=PC
∴PM+PB=PM+PC+BC
=PM+PD+BC
由几何知识可知,当直线DP经过点M(-3,3)时,PM+PD的值最小
又∵BC是圆B的半径
∴当直线BP过点M时,PM+PB的值最小
∴PM+PB的最小值是MD+BC=3+1=4
∵OD=3,OA=2
由勾股定理有AD=
又可证DO是圆B的切线
∴OD2=DC•AD
∴CD=
,
则AC=AD-CD=
由△PDC∽△BAC,得:
=
即DP=
=
∴点P的坐标为(-3,
).
(1)如图所示,当点D在x轴的正半轴上时,连接OC,过C点作CK⊥y轴于点K.∵OA为圆B的直径,点C在圆B上
∴∠ACO=90°
∴∠1=∠2
∵tan∠1=
| 1 |
| 2 |
∴tan∠2=
| 1 |
| 2 |
设OK的长为x,则KC=2x,可得AK=4x
∵点A的坐标为(0,2),OK+KA=OA
∴点B的坐标为(0,1),5x=2
∴x=
| 2 |
| 5 |
∴KC=
| 4 |
| 5 |
∴点C的坐标为(
| 4 |
| 5 |
| 2 |
| 5 |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1(k≠1),
得:
| 2 |
| 5 |
| 4 |
| 5 |
∴k=-
| 3 |
| 4 |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
| 3 |
| 4 |
当点D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同理可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
| 3 |
| 4 |
∴满足题意的直线BC的解析式为y=-
| 3 |
| 4 |
| 3 |
| 4 |
(2)∵DP∥y轴
∴DP⊥x轴
当点D位于如图的位置时,有D(1,0)
可得P点的纵坐标为y=-
| 3 |
| 4 |
| 1 |
| 4 |
∴点P的坐标为(1,
| 1 |
| 4 |
如图所示,当点D的坐标为(2,0)时,△AOD为等腰三角形

连接OC
∵OA为圆B的直径
∴OC⊥AD
∴C为AD中点
∴BC∥OD
又∵DP1∥y轴
∴点P1的坐标为(2,1)
如图所示,类似地,可得点P2的坐标为(-2,1)
设图象经过P、P1、P2、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a≠0),得:
①
| 1 |
| 4 |
解得a=
| 1 |
| 4 |
∴图象经过这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 1 |
| 4 |
(3)如图所示
∵AB∥PD,
∴PD⊥x轴,
| AB |
| DP |
| BC |
| PC |
∵AB=BC
∴DP=PC

∴PM+PB=PM+PC+BC
=PM+PD+BC
由几何知识可知,当直线DP经过点M(-3,3)时,PM+PD的值最小
又∵BC是圆B的半径
∴当直线BP过点M时,PM+PB的值最小
∴PM+PB的最小值是MD+BC=3+1=4
∵OD=3,OA=2
由勾股定理有AD=
| 13 |
又可证DO是圆B的切线
∴OD2=DC•AD
∴CD=
| 9 | ||
|
则AC=AD-CD=
| 4 | ||
|
由△PDC∽△BAC,得:
| PD |
| AB |
| DC |
| AC |
即DP=
| AB•DC |
| AC |
| 9 |
| 4 |
∴点P的坐标为(-3,
| 9 |
| 4 |
看了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拖拉长物时,应顺长度方向拖拉,绑扎点应在重心的( )。A.前端B.重心点C.后端D.中心点 2020-05-30 …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B'C'D'中,求点D到ACC'的距离fiy直线D'D到平面ACC 2020-06-04 …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A.落脚点 B.着重点 C.出发点 D.中介点 2020-06-06 …
高中数学判断对错①若点A、B、C、D共面,点A、B、C、E共面,则A、B、C、D、E共面②若直线a 2020-06-11 …
请高手门回答在“测定越辩诉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一条纸带,在连续四个计数点A.B.C,D中 2020-06-22 …
在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内找一点P,使P点与A、B、C、D中两点都连在一个等边三角形,那么这样的P点 2020-11-08 …
在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内找一点p,使p点与a、b、c、d中两点都连成一个等腰三角形,那么这样的p点 2020-11-08 …
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若在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蜡烛应 2020-11-11 …
(2014•咸阳三模)已知在长方体ABCD-A′B′C′D′中,点E为棱上CC′上任意一点,AB=B 2020-11-13 …
(文科做)区域D中的点P(x,y)满足不等式组x+y≤1y−x≥1y−2x≤2,若一个圆C落在区域D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