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求:"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的出处和详解.
题目详情
求:"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的出处和详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出自增广贤文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1),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2)!”(第6章)
【注释】
(1)迩言,浅近的话.迩,近.(2)其斯以为舜乎,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其,语气词,表示推测.斯,这.“舜”字的本义是仁义盛明,所以孔子有此感叹.
【译文】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读解】
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既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是杰出的领导艺术.
要真正做到,当然得有非同一般的大智慧.
困难之一在于,要做到执两用中,不仅要有对于中庸之道的自觉意识,而且得有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识见.
困难之二在于,要做到隐恶扬善,更得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气度.对于一般人来说,不隐你的善扬你的恶就算是谢天谢地了,岂敢奢望他隐你的恶而扬你的善!
如此看来,仅有大智慧都还不一定做得到隐恶扬善,还得有大仁义才行啊.
大智大仁的舜帝毕竟只有一个,不然的话,孔圣人又怎么会感叹又感叹呢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1),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2)!”(第6章)
【注释】
(1)迩言,浅近的话.迩,近.(2)其斯以为舜乎,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其,语气词,表示推测.斯,这.“舜”字的本义是仁义盛明,所以孔子有此感叹.
【译文】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读解】
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既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是杰出的领导艺术.
要真正做到,当然得有非同一般的大智慧.
困难之一在于,要做到执两用中,不仅要有对于中庸之道的自觉意识,而且得有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识见.
困难之二在于,要做到隐恶扬善,更得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气度.对于一般人来说,不隐你的善扬你的恶就算是谢天谢地了,岂敢奢望他隐你的恶而扬你的善!
如此看来,仅有大智慧都还不一定做得到隐恶扬善,还得有大仁义才行啊.
大智大仁的舜帝毕竟只有一个,不然的话,孔圣人又怎么会感叹又感叹呢
看了 求:"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改 2020-05-14 …
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这说 2020-06-11 …
求:"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的出处和详解. 2020-06-14 …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清,当官者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有 2020-07-12 …
孔子作《春秋》时创设了一种写史方法:既强调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又要求对尊者、亲者、贤者隐恶扬善。其 2020-07-28 …
3.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本善,荀子主张本恶。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张通过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 2020-07-29 …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本善,苟子主张本恶。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张通过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使善性 2020-11-20 …
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这说明 2020-12-03 …
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这说明 2020-12-30 …
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改恶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