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某研究性小组对Fe3+与S2-的反应有不同的看法(1)猜想可能发生三种反应情况: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填反应类型)。针对上述猜想该小组做了如下探究
(11分)某研究性小组对Fe3+ 与S2-的反应有不同的看法
(1)猜想可能发生三种反应情况: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填反应类型)。
针对上述猜想该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① | 向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的Na2S溶液 (已知Na2S溶液显碱性,pH约为12),再滴加5mL 0.1molL-1的FeCl3溶液,边滴边振荡 | 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显碱性 |
② | 向另一支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FeCl3溶液(已知FeCl3溶液显酸性,pH约为2),再滴加5mL 0.1 molL-1的Na2S溶液,边滴边振荡 | 局部有黑色沉淀但瞬间消失,溶液颜色变浅,并产生大量黄色浑浊,反应后溶液仍显酸性 |
【查阅资料】
Fe2S3是黑色或深黄绿色固体,中性或碱性很稳定,FeS是黑褐色的固体。
(2)根据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实验①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设计实验验证实验②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检验对象是实验②所得混合物。
限选试剂:稀盐酸、NaOH溶液、CS2、KSCN溶液、酸性KMnO4溶液、H2O2。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4)综合分析实验①、②,影响Fe3+ 与S2- 的反应类型的可能因素有 ; 。(至少填两点)
(11分)某研究性小组对Fe3+ 与S2-的反应有不同的看法
(1)猜想可能发生三种反应情况: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填反应类型)。
针对上述猜想该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① | 向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的Na2S溶液 (已知Na2S溶液显碱性,pH约为12),再滴加5mL 0.1molL-1的FeCl3溶液,边滴边振荡 | 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显碱性 |
② | 向另一支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FeCl3溶液(已知FeCl3溶液显酸性,pH约为2),再滴加5mL 0.1 molL-1的Na2S溶液,边滴边振荡 | 局部有黑色沉淀但瞬间消失,溶液颜色变浅,并产生大量黄色浑浊,反应后溶液仍显酸性 |
【查阅资料】
Fe2S3是黑色或深黄绿色固体,中性或碱性很稳定,FeS是黑褐色的固体。
(2)根据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实验①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设计实验验证实验②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检验对象是实验②所得混合物。
限选试剂:稀盐酸、NaOH溶液、CS2、KSCN溶液、酸性KMnO4溶液、H2O2。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4)综合分析实验①、②,影响Fe3+ 与S2- 的反应类型的可能因素有 ; 。(至少填两点)
(11分)某研究性小组对Fe3+ 与S2-的反应有不同的看法
(1)猜想可能发生三种反应情况: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填反应类型)。
针对上述猜想该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① | 向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的Na2S溶液 (已知Na2S溶液显碱性,pH约为12),再滴加5mL 0.1molL-1的FeCl3溶液,边滴边振荡 | 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显碱性 |
② | 向另一支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FeCl3溶液(已知FeCl3溶液显酸性,pH约为2),再滴加5mL 0.1 molL-1的Na2S溶液,边滴边振荡 | 局部有黑色沉淀但瞬间消失,溶液颜色变浅,并产生大量黄色浑浊,反应后溶液仍显酸性 |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①
向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的Na2S溶液
(已知Na2S溶液显碱性,pH约为12),再滴加5mL 0.1molL-1的FeCl3溶液,边滴边振荡
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显碱性
②
向另一支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FeCl3溶液(已知FeCl3溶液显酸性,pH约为2),再滴加5mL 0.1 molL-1的Na2S溶液,边滴边振荡
局部有黑色沉淀但瞬间消失,溶液颜色变浅,并产生大量黄色浑浊,反应后溶液仍显酸性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序号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现象
现象
①
向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的Na2S溶液
(已知Na2S溶液显碱性,pH约为12),再滴加5mL 0.1molL-1的FeCl3溶液,边滴边振荡
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显碱性
①
①
向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的Na2S溶液
(已知Na2S溶液显碱性,pH约为12),再滴加5mL 0.1molL-1的FeCl3溶液,边滴边振荡
向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的Na2S溶液
(已知Na2S溶液显碱性,pH约为12),再滴加5mL 0.1molL-1的FeCl3溶液,边滴边振荡
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显碱性
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显碱性
②
向另一支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FeCl3溶液(已知FeCl3溶液显酸性,pH约为2),再滴加5mL 0.1 molL-1的Na2S溶液,边滴边振荡
局部有黑色沉淀但瞬间消失,溶液颜色变浅,并产生大量黄色浑浊,反应后溶液仍显酸性
②
②
向另一支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FeCl3溶液(已知FeCl3溶液显酸性,pH约为2),再滴加5mL 0.1 molL-1的Na2S溶液,边滴边振荡
向另一支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FeCl3溶液(已知FeCl3溶液显酸性,pH约为2),再滴加5mL 0.1 molL-1的Na2S溶液,边滴边振荡
局部有黑色沉淀但瞬间消失,溶液颜色变浅,并产生大量黄色浑浊,反应后溶液仍显酸性
局部有黑色沉淀但瞬间消失,溶液颜色变浅,并产生大量黄色浑浊,反应后溶液仍显酸性
【查阅资料】
Fe2S3是黑色或深黄绿色固体,中性或碱性很稳定,FeS是黑褐色的固体。
(2)根据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实验①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设计实验验证实验②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检验对象是实验②所得混合物。
限选试剂:稀盐酸、NaOH溶液、CS2、KSCN溶液、酸性KMnO4溶液、H2O2。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预期现象和结论
(4)综合分析实验①、②,影响Fe3+ 与S2- 的反应类型的可能因素有 ; 。(至少填两点)
(1)复分解反应(1分)(2)2Fe3++3S2-==Fe2S3↓ 2Fe3++S2-==2Fe2++ S↓(每空2分)
(3)(每空1分)
实 验 操 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取实验②所得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 | 若酸性高锰酸钾紫色褪去,说明实验②中有Fe2+ 生成 |
取实验②所得混合物,过滤得到淡黄色的固体,取少量淡黄色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CS2振荡 | 淡黄色的固体溶解,说明实验②中有S生成 |
(4)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滴加顺序、溶液的浓度(合理即可)(2分)
分 析:
(1)Fe3+ 与S2-的反应可能发生三种反应情况: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实验①中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显碱性,由于Fe2S3是黑色或深黄绿色固体,中性或碱性很稳定,这说明在反应中产生的是Fe2S3,因此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3S2-==Fe2S3↓;实验②局部有黑色沉淀但瞬间消失,溶液颜色变浅,并产生大量黄色浑浊,反应后溶液仍显酸性,产生的黄色沉淀是S,这说明二者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2Fe3++S2-==2Fe2++ S↓。
(3)在实验②中有亚铁离子和S产生,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可以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亚铁离子。S易溶在CS2中,因此可以利用CS2检验S的生成,则实验方案可设计为(见答案)。
(4)根据以上实验①、②对比可知,影响Fe3+ 与S2- 的反应类型的可能因素有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滴加顺序、溶液的浓度等因素。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1)复分解反应(1分)(2)2Fe3++3S2-==Fe2S3↓ 2Fe3++S2-==2Fe2++ S↓(每空2分)
(1)复分解反应(1分)(2)2Fe3++3S2-==Fe2S3↓ 2Fe3++S2-==2Fe2++ S↓(每空2分)(3)(每空1分)
(3)(每空1分) 实 验 操 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取实验②所得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 | 若酸性高锰酸钾紫色褪去,说明实验②中有Fe2+ 生成 |
取实验②所得混合物,过滤得到淡黄色的固体,取少量淡黄色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CS2振荡 | 淡黄色的固体溶解,说明实验②中有S生成 |
实 验 操 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实验②所得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
若酸性高锰酸钾紫色褪去,说明实验②中有Fe2+ 生成
取实验②所得混合物,过滤得到淡黄色的固体,取少量淡黄色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CS2振荡
淡黄色的固体溶解,说明实验②中有S生成
实 验 操 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操 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预期现象和结论
预期现象和结论取实验②所得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
若酸性高锰酸钾紫色褪去,说明实验②中有Fe2+ 生成
取实验②所得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
取实验②所得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
取实验②所得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若酸性高锰酸钾紫色褪去,说明实验②中有Fe2+ 生成
若酸性高锰酸钾紫色褪去,说明实验②中有Fe2+ 生成
若酸性高锰酸钾紫色褪去,说明实验②中有Fe2+ 生成取实验②所得混合物,过滤得到淡黄色的固体,取少量淡黄色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CS2振荡
淡黄色的固体溶解,说明实验②中有S生成
取实验②所得混合物,过滤得到淡黄色的固体,取少量淡黄色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CS2振荡
取实验②所得混合物,过滤得到淡黄色的固体,取少量淡黄色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CS2振荡
取实验②所得混合物,过滤得到淡黄色的固体,取少量淡黄色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CS2振荡淡黄色的固体溶解,说明实验②中有S生成
淡黄色的固体溶解,说明实验②中有S生成
淡黄色的固体溶解,说明实验②中有S生成(4)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滴加顺序、溶液的浓度(合理即可)(2分)
(4)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滴加顺序、溶液的浓度(合理即可)(2分)
分 析:
(1)Fe3+ 与S2-的反应可能发生三种反应情况: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分 析:
(1)Fe3+ 与S2-的反应可能发生三种反应情况: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实验①中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显碱性,由于Fe2S3是黑色或深黄绿色固体,中性或碱性很稳定,这说明在反应中产生的是Fe2S3,因此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3S2-==Fe2S3↓;实验②局部有黑色沉淀但瞬间消失,溶液颜色变浅,并产生大量黄色浑浊,反应后溶液仍显酸性,产生的黄色沉淀是S,这说明二者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2Fe3++S2-==2Fe2++ S↓。
(2)实验①中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显碱性,由于Fe2S3是黑色或深黄绿色固体,中性或碱性很稳定,这说明在反应中产生的是Fe2S3,因此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3S2-==Fe2S3↓;实验②局部有黑色沉淀但瞬间消失,溶液颜色变浅,并产生大量黄色浑浊,反应后溶液仍显酸性,产生的黄色沉淀是S,这说明二者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2Fe3++S2-==2Fe2++ S↓。(3)在实验②中有亚铁离子和S产生,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可以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亚铁离子。S易溶在CS2中,因此可以利用CS2检验S的生成,则实验方案可设计为(见答案)。
(3)在实验②中有亚铁离子和S产生,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可以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亚铁离子。S易溶在CS2中,因此可以利用CS2检验S的生成,则实验方案可设计为(见答案)。(4)根据以上实验①、②对比可知,影响Fe3+ 与S2- 的反应类型的可能因素有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滴加顺序、溶液的浓度等因素。
(4)根据以上实验①、②对比可知,影响Fe3+ 与S2- 的反应类型的可能因素有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滴加顺序、溶液的浓度等因素。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一道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红太阳大酒店客房部有三人间、双人间和单人间客房,收费三人间每人每天5 2020-05-16 …
1、今有鸡兔同笼,上有66头,下有234足,则鸡只,兔只.2、鞋3双帽4顶共值320元,鞋4双帽3 2020-06-10 …
给出两组数据,如何计算出他们的规律例如,第一组1,2,3,4第二组7,5,3,1.已知1和7对应, 2020-06-17 …
一道6年级应用题,急抗日战争期间,一支敌后武工队为了更灵活有效的打击敌人,把68人分成了14个战斗 2020-07-01 …
分数应用题有525名同学,分为三组进行活动,第一组的1/2是第二组的1/3,第二组的1/4是第三组 2020-07-08 …
归纳48个音标(元音6对单元音+3组双元音共20个,辅音10对清浊+3组共28个) 2020-07-17 …
32*64双色点阵接口74hc245(1个)、74hc595(32个)、74ls156(2个)组成 2020-07-19 …
求双色球vba分组问题:33个红球任取11个为一行,每组得到3行,再将每4组(12行)任意组合,共 2020-07-30 …
已知2个一维数组:a[],把数组a与数组b对应的元素乘积再赋值给数组b,已知2个一维数组:a[]= 2020-08-03 …
组数.1.用1,3,5,9,0,8,4,6组成最大的八位数2.用2,7,9,6,0,5,7,4组成最 2020-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