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问题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①,殆不可复。”孟子曰:“是为冯妇②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①,殆不可复。”孟子曰:“是为冯妇②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③,莫之敢撄④。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孟子??尽心下》)
【注释】①复为发棠:重新劝齐王打开棠地的粮仓赈济灾民。棠,地名,在今山东即墨南。过去齐国灾荒时,孟子曾劝过齐王打开棠地粮仓赈济灾民,所以有此说。②冯妇:人名,姓冯,名妇。③嵎(yu):山势弯曲险阻处。④撄(ying):迫近。
孟子通过这个寓言说明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寓言有习惯成自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讽喻意味。
解析:士人们讥笑他什么?
讥笑他重操旧业,又于起了打虎的勾当,而把自己做善士的追求放弃了。所以,“再作冯妇”作为一个成语,是指人应该明己见机守义,不应因环境而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与原则。简言之,就是不应“再作冯妇”。
但我们从孟子这段话的语气里又感到他并不是完全否定冯妇的作为,因为“再作冯妇”实际上得到众人的拥护,而只是士人们在讥笑他。难道孟子竟会因为怕士人讥笑而不再去劝齐王开仓救民吗?
关于这个问题,朱熹有个解释,他认为主要因为孟子说这话的时候,是齐王已不愿意用他,不愿意听他的话了,而孟子自己也知道这个情况,已准备离开齐国了,所以才有这种说法。
可见,孟子说这段话时是处在一种矛盾的心态中,正如冯妇再次打虎,“再作冯妇”一样,不再次去打虎吧,众人正有危难需要自己。再次去打虎吧,又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与主张,且为士人所讥笑。孟子也是一样,不去再劝齐王吧,灾民的确需要救济。再次去劝齐王吧,明知他不会听,而自己正准备离开齐国,再去劝他,不是又放弃了自己离开齐国的打算了吗?何况,如果自己现在还要去劝齐王,必然受到齐王身边一批被重用的人的讥笑。权 衡的结果,还是不准备去“再作冯妇”。其实,学生陈臻是了解老师的处境和心情的。所以在向老师提出大家的愿望后马上又说 “殆不可复。”
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孟子之所以说出再作冯 妇的典故,是表明了他对自己行为的一种把握,一种审时度势。这正如赵歧注《孟子》说:“可为则从,不可则凶。言善见用,得其时也非时逆指,犹若冯妇。暴虎无已,必有害也。”这可以说是 对孟子心态的深刻揭示。
那么,这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应该认为,是不是“再作 冯妇”并不绝对,关键是要审时度势,把握自己。如果“可为”, 如果“见用”而“得其时”,再做一次冯妇也未尝不可。如果“不可”,如果‘非时逆指”,则不可“再作冯妇”,以免“暴虎无已,必有害也”,而且还会受到有识之士的耻笑。
译文
齐国遭受饥荒,陈臻对孟子说:“国内的人,都以为老师会再请齐王打开棠的仓廪赈济人民,大概不能再这样做吧。”孟子说:“再这样做便成了冯妇了。晋国有个叫冯妇的,善于和老虎搏斗,后来变成善人,(不再打虎了。)有次他到野外,有许多人正追逐老虎。老虎背靠着山角,没有人敢去迫近它。他们望见冯妇了,便快步向前去迎接。冯妇也就捋起袖子,伸出胳膊,走下车来。大家都很高兴,可是作为士的那些人却在讥笑他。”
刘凝之为人认所着屐,即予之.此人后得所失屐,送还,不肯复取.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着屐,麟士笑曰:“是 2020-06-13 …
英语翻译刘凝之为人认所著履,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 2020-06-13 …
金章宗论试题之难易泰和六年,御试,铉为监视官.上曰:“丞相宗浩尝言试题颇易,由是进士例不读书.朕今 2020-06-13 …
刘凝之为人认所著履,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 2020-06-15 …
英语翻译有道士讲经茅山,听者数百人.中讲,有自外入者,长大肥黑,大骂曰:「道士奴!天正热,聚众造妖 2020-06-17 …
英语翻译忽一人乘醉而入,昂然长揖,入席就坐.温怪之,乃问孔明曰:“此何人也?”孔明答曰:“姓秦,名 2020-06-30 …
《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是:“一曰德能居位曰士;二曰辟土殖谷曰农;三曰巧心劳手人以成器物曰 2020-07-0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 2020-07-12 …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 2020-07-14 …
“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 2020-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