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长干曲四首》(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一诗的语言特色是?
题目详情
《长干曲四首》(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一诗的语言特色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
这两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乐府诗集》中就称为“相和歌辞”.所以第一首女声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题;“来去九江侧”说明自己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这里初步点醒了两人的共同点.“同是长干人”落实了姑娘“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原来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长干里.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这三句是男主角直线条的口吻.现在只剩最后一句了:只有五个字,该如何着墨?如用“今日得相识”之类的幸运之辞作结束,未免失之平直.诗人终于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生小不相识”五字,表面惋惜当日之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质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对过去无穷惋惜,越是显出此时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贵.这一笔的翻腾有何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
《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两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生小不相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
(沈熙乾)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
这两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乐府诗集》中就称为“相和歌辞”.所以第一首女声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题;“来去九江侧”说明自己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这里初步点醒了两人的共同点.“同是长干人”落实了姑娘“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原来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长干里.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这三句是男主角直线条的口吻.现在只剩最后一句了:只有五个字,该如何着墨?如用“今日得相识”之类的幸运之辞作结束,未免失之平直.诗人终于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生小不相识”五字,表面惋惜当日之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质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对过去无穷惋惜,越是显出此时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贵.这一笔的翻腾有何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
《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两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生小不相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
(沈熙乾)
看了 《长干曲四首》(其一)君家何...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为什么这首诗中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李白《塞下曲六首》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为什么这首 2020-03-31 …
渭城曲这首诗说明了什么/人们常常引用后两句诗干什么/ 2020-05-23 …
宋词三首,元曲三首,要译文.现在就要,我给财富赏悬上面写错了,要9首!今天下午三点半以前!宋词9首 2020-06-09 …
歌德的诗...我爱你,与你何相干是哪首?我需要全诗中文和英文,并请谈谈你读这首诗的感受 2020-06-09 …
《长干曲四首》(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一诗的语言特色是? 2020-06-12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赞借问,或恐是同乡 2020-07-22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塞下曲四首(其一)李益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 2020-12-17 …
某中学播音室电脑中储存有50首歌曲,其中校园歌曲5首,军旅歌曲5首,民乐10首,流行歌曲15首,民歌 2020-12-22 …
某中学播音室电脑中储存有50首歌曲,其中校园歌曲5首,军旅歌曲5首,民乐10首,流行歌曲15首,民歌 2020-12-22 …
某中学播音室电脑中储存有50首歌曲,其中校园歌曲5首,军旅歌曲5首,民乐10首,流行歌曲15首,民歌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