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鸟鸣涧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题目详情
鸟鸣涧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首诗全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 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
看了 鸟鸣涧作者所表达的思想...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看句子“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永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稀矣”句子中的“人”指的是什  2020-05-16 …

初一语文题(表达方式)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  2020-06-05 …

英语翻译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乎矜尚;体亮心达  2020-06-12 …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  2020-06-15 …

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①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  2020-06-15 …

陶侃传,部分翻译,急《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  2020-06-18 …

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2.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3.爱人不亲,反其仁.4.行有不得者,  2020-06-2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2020-07-02 …

伟大的悲剧课后第二题答案!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  2020-07-04 …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是什么意思?你同意  2020-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