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二)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
题目详情
(二)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也同“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___,后六句叙写___,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也同“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___,后六句叙写___,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因题干中已经指明了“前八句”和“后六句”,所以此题侧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归纳.前八局主要是写了采地黄,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中心就是写了为度荒采地黄;后八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采了地黄卖与富家白面郎,表明社会现实的悲惨.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诗歌从头到尾都是采用叙述具体的客观现实生活,将百姓悲惨的生活融入其中,揭示出生命的悲惨与艰辛,鲜活体现了社会贫富分配的不均匀.
答案:
(1)采地黄 卖地黄
(2)叙述:
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
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译文:
春季里麦子都旱死,秋季里禾茁又遭霜.
挨到年底断了烟火,只好到出里采地黄.
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打算拿它换口粮.
荷锄出门天麻麻亮,直到天黑才采了半筐.
拿到红大门的人家,卖给白脸孔的儿郎.
用这喂你的肥马,能使它浑身闪光.
愿换些吃残的马料,去填塞全家的饥肠.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农民采取地黄,向富家换取马料以饱饥肠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牛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
本诗通过对一茕茕于荒野的饥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荒年农民的生活境况,进而揭示了社会贫富差别及阶级矛盾的尖锐对立.
诗人通过对“地黄”、“残粟”等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事物的描写,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当时贫困人民的恶劣生活,表达出诗人对当时豪门的厌恶以及对自己无法改变事实的无奈之情.
诗题是“采地黄者”,为何去采地黄,是因为天灾所致,所以诗开首一联写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庄稼一年两季,春日没雨,夏粮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减收.这样,农民的生活自然就很成问题了.紧接着第二、三两联便对农民生活景况作了交代:入冬后农民便断了口粮,为了活命,只得冒着风寒到荒郊野外去采挖地黄,希图借以度过饥荒.第四联“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以上四联为第一部分,中心就是写了为度荒采地黄.
后六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采了地黄卖与富家白面郎.那卖地黄者对“白面郎”求告的几句话,颇为凄切动人.辛苦一整天采得不满一筐的劳动成果,只敢说给朱门人家拿去喂马.可以想见,这位可怜的农民忍饥挨冻在荒野采了一天地黄,可能连点像样的干粮也没吃上.也许他家中还有老小,都等他卖了地黄换回粮食下锅.那不足一筐的地黄,他哪敢说卖多少钱呢,只是央告说:“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只要能换回一点儿马吃剩的玉米、高粱之类,也就心满意足了.其可怜之状跃然纸上.
本诗通过对采地黄者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而且对社会深层问题的揭示也自在不言中.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诗歌从头到尾都是采用叙述具体的客观现实生活,将百姓悲惨的生活融入其中,揭示出生命的悲惨与艰辛,鲜活体现了社会贫富分配的不均匀.
答案:
(1)采地黄 卖地黄
(2)叙述:
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
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译文:
春季里麦子都旱死,秋季里禾茁又遭霜.
挨到年底断了烟火,只好到出里采地黄.
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打算拿它换口粮.
荷锄出门天麻麻亮,直到天黑才采了半筐.
拿到红大门的人家,卖给白脸孔的儿郎.
用这喂你的肥马,能使它浑身闪光.
愿换些吃残的马料,去填塞全家的饥肠.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农民采取地黄,向富家换取马料以饱饥肠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牛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
本诗通过对一茕茕于荒野的饥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荒年农民的生活境况,进而揭示了社会贫富差别及阶级矛盾的尖锐对立.
诗人通过对“地黄”、“残粟”等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事物的描写,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当时贫困人民的恶劣生活,表达出诗人对当时豪门的厌恶以及对自己无法改变事实的无奈之情.
诗题是“采地黄者”,为何去采地黄,是因为天灾所致,所以诗开首一联写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庄稼一年两季,春日没雨,夏粮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减收.这样,农民的生活自然就很成问题了.紧接着第二、三两联便对农民生活景况作了交代:入冬后农民便断了口粮,为了活命,只得冒着风寒到荒郊野外去采挖地黄,希图借以度过饥荒.第四联“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以上四联为第一部分,中心就是写了为度荒采地黄.
后六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采了地黄卖与富家白面郎.那卖地黄者对“白面郎”求告的几句话,颇为凄切动人.辛苦一整天采得不满一筐的劳动成果,只敢说给朱门人家拿去喂马.可以想见,这位可怜的农民忍饥挨冻在荒野采了一天地黄,可能连点像样的干粮也没吃上.也许他家中还有老小,都等他卖了地黄换回粮食下锅.那不足一筐的地黄,他哪敢说卖多少钱呢,只是央告说:“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只要能换回一点儿马吃剩的玉米、高粱之类,也就心满意足了.其可怜之状跃然纸上.
本诗通过对采地黄者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而且对社会深层问题的揭示也自在不言中.
看了 (二)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我确认自己想要的就是你能回来,然后我会承担为考去厦门所带来的一切.借我一点时间,到时候记得 2020-05-13 …
32.下图是一个小麦新品种的培育过程。引起小麦这种变异的根本原因是()A.改变了小麦体内的营养成分 2020-05-13 …
某粮店存有大米和小麦共480袋,其中小麦占四分之一,后来又运进一批小麦,这时小麦的袋数占存粮总数的 2020-05-23 …
一个周长为800米的正方形麦田,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能收6吨小麦,这块小麦田可以收多少小 2020-06-13 …
作文立意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 2020-06-18 …
用高秆不抗倒伏但能抗锈病的小麦与一矮秆抗倒伏但不能抗锈病的小麦品种杂交,选育出了一种矮秆抗倒伏、又 2020-06-20 …
用高秆不抗倒伏但能抗锈病的小麦与一矮秆抗倒伏但不能抗锈病的小麦品种杂交,选育出了一种矮秆抗倒伏、又 2020-06-20 …
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我觉得这不对啊,春小麦在冬天种,于是发生了不定向 2020-06-27 …
用链表完成学生成绩管理总体设计:学生成绩由学生姓名、学号、数学、英语和语文三门课程组成,采用链表形式 2020-11-21 …
我省新高考采用“7选3”的选考模式,即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这7门科目中选3门作 20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