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二)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
题目详情
(二)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也同“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___,后六句叙写___,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也同“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___,后六句叙写___,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因题干中已经指明了“前八句”和“后六句”,所以此题侧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归纳.前八局主要是写了采地黄,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中心就是写了为度荒采地黄;后八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采了地黄卖与富家白面郎,表明社会现实的悲惨.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诗歌从头到尾都是采用叙述具体的客观现实生活,将百姓悲惨的生活融入其中,揭示出生命的悲惨与艰辛,鲜活体现了社会贫富分配的不均匀.
答案:
(1)采地黄 卖地黄
(2)叙述:
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
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译文:
春季里麦子都旱死,秋季里禾茁又遭霜.
挨到年底断了烟火,只好到出里采地黄.
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打算拿它换口粮.
荷锄出门天麻麻亮,直到天黑才采了半筐.
拿到红大门的人家,卖给白脸孔的儿郎.
用这喂你的肥马,能使它浑身闪光.
愿换些吃残的马料,去填塞全家的饥肠.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农民采取地黄,向富家换取马料以饱饥肠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牛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
本诗通过对一茕茕于荒野的饥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荒年农民的生活境况,进而揭示了社会贫富差别及阶级矛盾的尖锐对立.
诗人通过对“地黄”、“残粟”等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事物的描写,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当时贫困人民的恶劣生活,表达出诗人对当时豪门的厌恶以及对自己无法改变事实的无奈之情.
诗题是“采地黄者”,为何去采地黄,是因为天灾所致,所以诗开首一联写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庄稼一年两季,春日没雨,夏粮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减收.这样,农民的生活自然就很成问题了.紧接着第二、三两联便对农民生活景况作了交代:入冬后农民便断了口粮,为了活命,只得冒着风寒到荒郊野外去采挖地黄,希图借以度过饥荒.第四联“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以上四联为第一部分,中心就是写了为度荒采地黄.
后六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采了地黄卖与富家白面郎.那卖地黄者对“白面郎”求告的几句话,颇为凄切动人.辛苦一整天采得不满一筐的劳动成果,只敢说给朱门人家拿去喂马.可以想见,这位可怜的农民忍饥挨冻在荒野采了一天地黄,可能连点像样的干粮也没吃上.也许他家中还有老小,都等他卖了地黄换回粮食下锅.那不足一筐的地黄,他哪敢说卖多少钱呢,只是央告说:“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只要能换回一点儿马吃剩的玉米、高粱之类,也就心满意足了.其可怜之状跃然纸上.
本诗通过对采地黄者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而且对社会深层问题的揭示也自在不言中.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诗歌从头到尾都是采用叙述具体的客观现实生活,将百姓悲惨的生活融入其中,揭示出生命的悲惨与艰辛,鲜活体现了社会贫富分配的不均匀.
答案:
(1)采地黄 卖地黄
(2)叙述:
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
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译文:
春季里麦子都旱死,秋季里禾茁又遭霜.
挨到年底断了烟火,只好到出里采地黄.
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打算拿它换口粮.
荷锄出门天麻麻亮,直到天黑才采了半筐.
拿到红大门的人家,卖给白脸孔的儿郎.
用这喂你的肥马,能使它浑身闪光.
愿换些吃残的马料,去填塞全家的饥肠.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农民采取地黄,向富家换取马料以饱饥肠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牛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
本诗通过对一茕茕于荒野的饥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荒年农民的生活境况,进而揭示了社会贫富差别及阶级矛盾的尖锐对立.
诗人通过对“地黄”、“残粟”等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事物的描写,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当时贫困人民的恶劣生活,表达出诗人对当时豪门的厌恶以及对自己无法改变事实的无奈之情.
诗题是“采地黄者”,为何去采地黄,是因为天灾所致,所以诗开首一联写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庄稼一年两季,春日没雨,夏粮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减收.这样,农民的生活自然就很成问题了.紧接着第二、三两联便对农民生活景况作了交代:入冬后农民便断了口粮,为了活命,只得冒着风寒到荒郊野外去采挖地黄,希图借以度过饥荒.第四联“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以上四联为第一部分,中心就是写了为度荒采地黄.
后六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采了地黄卖与富家白面郎.那卖地黄者对“白面郎”求告的几句话,颇为凄切动人.辛苦一整天采得不满一筐的劳动成果,只敢说给朱门人家拿去喂马.可以想见,这位可怜的农民忍饥挨冻在荒野采了一天地黄,可能连点像样的干粮也没吃上.也许他家中还有老小,都等他卖了地黄换回粮食下锅.那不足一筐的地黄,他哪敢说卖多少钱呢,只是央告说:“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只要能换回一点儿马吃剩的玉米、高粱之类,也就心满意足了.其可怜之状跃然纸上.
本诗通过对采地黄者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而且对社会深层问题的揭示也自在不言中.
看了 (二)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王伯伯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二如.二吨,去年收白菜52吨,前年比去年少收了几成? 2020-05-13 …
英语翻译第一天,小白兔去河边钓鱼,什么也没钓到,回家了.第二天,小白兔又去河边钓鱼,还是什么也没钓 2020-05-16 …
请写出下面3句上联的下联.(每个多对几句)要原创!急/(ㄒoㄒ)/~1白家白鸡唱白昼(第一个白是姓 2020-05-16 …
英语翻译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晨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 2020-06-16 …
近期,多家白酒品牌被曝光塑化剂超标,根据检测结果,酒中主要的塑化剂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2020-07-01 …
阅读材科:材料一:“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它的民主思想,并将其视为西方民主的开端”。——一位历史学 2020-07-11 …
白光还是暖光?客厅了看中了一款欧普的客厅灯是白光的,我家做了二级吊,四边有8个筒灯,不知道这8个筒 2020-07-15 …
九宫格:第一排3个空白第二排第一个123,第二个空白,第三个空白第三排第一个空白,第二个空白,第三个 2020-11-02 …
家蚕为二倍体动物.野生型家蚕蚕蛾体色一般为白色,研究发现甲品系的蚕蛾体色雄性均为黑色,雌性均为白色. 2020-11-02 …
2009年2月25日,百岁外白渡桥重返苏州河。北跨桥身借助潮汐“回家”后第二天,南跨桥身也复位成功。 2020-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