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资治通鉴唐纪中“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上曰

题目详情
资治通鉴 唐纪 中“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上曰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第二段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①.’昔唐、虞②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③.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④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⑤,不能惑也.秦二世⑥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⑦,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⑧信朱异⑨,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⑩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注释】   ①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泛指草野鄙陋之人.  ②唐、虞:指尧和舜,尧曰陶唐氏,舜曰有虞氏.  ③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赞扬尧舜的话.意为开四方之门,以招贤纳俊,广四方之视听,以防止耳目闭塞.  ④共、鲧:共即共工,唐虞官名,鲧是夏禹之父.  ⑤靖言庸回: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  ⑥秦二世(前230—前207):秦始皇的少子,名胡亥,继承帝位后称二世皇帝.因他常居深宫,故公卿大臣很难见到他.  ⑦赵高(?—前207):秦朝宦官,二世用他为相.  ⑧梁武帝(464—549):姓萧,名衍.南朝梁的建立者.公元502年至549年在位.他偏听朱异的建议,纳东魏降将侯景为大将军.后侯景反叛,朝野上下都抱怨朱异.梁武帝也为侯景所逼,结果饿死.  ⑨朱异:在梁为官,任散骑常侍.  ⑩隋炀帝(569 — 618):姓杨,名广,隋文帝的次子,公元604年至公元616年在位.内史侍郎虞世基蒙蔽隋炀帝耳目,以致农民起义,烽火四起,陷没郡县,他还全然不知,最后为宇文化及等所杀.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徵说:“什么叫做圣明君主、昏暗君主?”魏徵答道:“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话;其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诗经》说:‘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要向割草砍柴的人征求意见.’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才;广开视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而圣明的君主能无所不知,所以像共工、鲧这样的坏人不能蒙蔽他,花言巧语也不能迷惑他.秦二世却深居宫中,隔绝贤臣,疏远百姓,偏信赵高,到天下大乱、百姓背叛,他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到侯景兴兵作乱举兵围攻都城,他竟然不知道.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兵马攻掠城邑时,他还是不知道.由此可见,君主只有通过多方面听取和采纳臣下的建议,才能使显贵大臣不能蒙上蔽下,这样下情就一定能上达.”太宗很赞赏他讲的话.
看了 资治通鉴唐纪中“是故人君兼听...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张惠言古之所谓良有司者,不待其莅政治民也,观其所  2020-04-07 …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治水必躬亲》和《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完成小题。(一)治水必躬亲治  2020-06-09 …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夫人  2020-06-09 …

英语翻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  2020-06-15 …

英语翻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  2020-06-15 …

《周礼》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说在统治阶级内用“礼”,统治人民之道用“刑”.苟子说:“  2020-06-29 …

阅读甲文《治水必躬亲》和乙文《后汉书·王景传》,完成后面小题。(12分)甲《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  2020-07-04 …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要  2020-11-28 …

阅读《治水必躬亲》和《大禹治水》两篇文章,回答问题。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  2020-12-03 …

阅读《治水必躬亲》和《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完成各题。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  202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