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柳宗元的《石渠记》选段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
阅读柳宗元的《石渠记》选段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渠之广或咫尺 ( )
(2)其长可十许步 ( )
(3)昌蒲被之 ( )
(4)然卒入于渴 (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渠之广或咫尺 (代词,代石渠)
B.昌蒲被之 (代词,代石泓)
C.视之既静 (代词,代山顶之物)
D.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 (代词,代渴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其鸣/乍大乍细 B.渠之广/或咫尺
C.潭/幅员减百尺 D.其长/可十许步
5.从文中画出描写石渠周围景色的句子,并简要说说它带给作者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1)有时 (2)大约 (3)覆盖 (4)最终、最后
2.【解析】选A。“之”是结构助词“的”。
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在保证句子通顺的基础上,要把重点词语“逾”“往”“被”“环”“摇”“巅”“韵”“远”的意思译出。
答案:(1)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人们)会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2)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4.【解析】选C。应为“潭幅员/减百尺”。
5.答案: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石渠给作者以幽雅、喜爱之感。
附【译文】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人们)会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地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阅读柳宗元的《石渠记》选段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 2020-06-09 …
柳宗元作《小石潭记》,着力突出小石潭水之清澈,欧阳修在描绘带给他无穷之乐的山间美景时的着眼点是什么 2020-06-09 …
某同学想测出一块玉石的密度,他采用了如下方法:(1)如图甲用细线拴住玉石块,用弹簧秤测出其所受重力 2020-06-16 …
小明“五一”出游拣回一块精美石头.他想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测出这块石头的密度.但家里既没有天平也没有量 2020-06-22 …
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2020-06-23 …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 2020-07-20 …
小宇利用天平、细线、烧杯和适量的水测量一个小石块的密度.小宇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50g后,又用天 2020-11-02 …
为了测出小石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①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②将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 2020-12-25 …
1、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小石潭记》)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2021-01-05 …
小强去海边捡回一块非常好看的石子,他想知道这块石子的密度,于是他就用身边的仅有的天平、烧杯、水、细线 2021-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