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关于柳宗元《渔翁》中的最后两句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自古便有争论,请说说这句应该去掉,认为不好的原因。为什么去掉这两句诗歌就言有尽而意

题目详情
关于柳宗元《渔翁》中的最后两句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自古便有争论,请说说这句应该去掉,认为不好的原因。
为什么去掉这两句诗歌就言有尽而意无穷了?谢谢了!
是苏轼和严羽说的去了好,认为:"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去掉后言有尽而意无穷。而刘辰翁认为不去好,这两句正好脱离晚唐之风。请帮着分析一下谢谢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渔翁已乘舟“下中流”,此时“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随他的渔舟。这里用了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句意。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则其孤独无伴可知。
  关于这末两句,东坡却以为“虽不必亦可”。这不经意道出的批评,引起持续数百年的争执。南宋严羽、明胡应麟、清王士禛、沈德潜同意东坡,认为此二句删好。而南宋刘辰翁、明李东阳、王世贞认为不删好。刘辰翁以为此诗“不类晚唐”正赖有此末二句(《诗薮·内编》卷六引),李东阳也说“若止用前四句,则与晚唐何异?”(《怀麓堂诗话》)两派分歧的根源主要就在于对“奇趣”的看法不同。苏东坡欣赏此诗“以奇趣为宗”,而删去末二句,使诗以“唉乃一声山水绿”的奇句结,不仅“余情不尽”(《唐诗别裁》),而且“奇趣”更显。而刘辰翁、李东阳等所菲薄的“晚唐”诗,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奇趣。删去此诗较平淡闲远的尾巴,致使前四句奇趣尤显,“则与晚唐何异?”两相权衡,不难看出,后者立论理由颇欠充足。“晚唐”诗固有猎奇太过不如初盛者,亦有出奇制胜而发初盛所未发者,岂能一概抹煞?如此诗之奇趣,有助于表现诗情,正是优点,虽“落晚唐”何伤?“诗必盛唐”,不正是明诗衰落的病根之一么?苏东坡不著成见,就诗立论,其说较通达。自然,选录作品应该维持原貌,不当妄加更改;然就谈艺而论,可有可无之句,究以割爱为佳。
看了 关于柳宗元《渔翁》中的最后两...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在地上,高2丈,周3尺初二数学题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  2020-06-15 …

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  2020-06-21 …

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  2020-06-21 …

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  2020-06-21 …

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  2020-06-21 …

帮我列一下方程!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和骡一同走,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  2020-06-21 …

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他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  2020-06-21 …

初一数学题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驴子和骡子一同走路,他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驴子  2020-06-21 …

古代有这样一个数学问题:韩信点一队士兵人数,三人一组余两人,五人一组余三人,七人一组余四人.问这队  2020-07-28 …

找一篇古文有一篇古文,有这么一句话“工欲····”意思好像是说同样是一种工具有人拿它杀人它就成了凶器  2020-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