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怎么写500字左右大神们帮帮忙《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怎么写500字左右?谁能帮我写一篇!

题目详情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怎么写500字左右大神们帮帮忙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怎么写500字左右?谁能帮我写一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几个月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曾有一些首次参赛的第三世界兄弟们只派出小得可怜的代表团.当时我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一边浏览网上的直播信息,有些小国寥寥数人的代表团经过时,我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了某些人不无嘲讽意味的评论.一种心酸而又愤怒的感觉不禁涌上心头——76年,离那段四万万五千八百万人民的泱泱大国只派出一人单刀赴奥林匹克大会的悲惨记忆只过去了76年,我们就开始嘲笑别的国家了.在这一刻,当年洛杉矶上空的讪笑似乎和网上的揶揄之声合成了一片,在我的耳中形成刺耳的交响.当然在网上干这种既无风度又数典忘祖的事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些国家都还是尊重的.除却礼节、对他们的鼓励以及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尊重以外,我想也有感情的因素,因为我们自己也是这样走过来的,这些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过去.于是,3个月后,再看这部《一个人的奥林匹克》,重新去追随76年前刘长春的寂寞身影,就有了更多的感觉.影片史实的细节不愿多讨论,反正大致是符合真实情况的——作为东大学生的刘长春成为了中国的短跑王,创了全国纪录,并且曾在与日本短跑名将的对面较量中取得了胜利.正当他志得意满准备在短跑这块田地上创造更大的辉煌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沦亡.他拒绝日本派他作为伪满代表参加奥运的要求,设法入关,四方奔走,终靠昔日校长张学良之资助,只身赴美,单刀赴奥林匹克之大会,无奈舟车劳顿,体力困乏,终在赛场之上败下阵来.不过,其自强不息之精神,亦感动世人,故虽败犹荣.——情况大体如此.本是这故事本身,不做艺术加工,已足够感动所有的中国人.而电影对部分历史细节的合理艺术改动,又令这种感动加深.至于那些细节,诸如入关之艰险征途、大闹体育局的悲愤、被误作汉奸的委屈、关云长单刀赴会图的存在与否、赌约的真假以及入会场的惊险过程(实际上他是29日抵达洛城,但电影为渲染旅途的艰难特地让他在开幕当天即30号才上的码头,还只给他留了45分钟到会场,还有半路堵车的桥段).抱歉,我是看电影,不是搞历史研究,也没有必要去深究,而且,对部分历史细节的改写,也让电影的感染力更上一个台阶.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长春的教练宋君复在查舱时与船长的对话——船长:“你们到美国是工作还是旅行?”宋:“工作.”船长:“具体是什么工作.”宋:“我们代表中国,到洛杉矶参加奥林匹克大会.”船长:“奥林匹克?就你们两个?”宋:“不,只有他一个人,我是他的教练.”每看到此,都不觉一阵心酸,四百兆国子,但逢此危亡之际,只能派一人赴会,何其悲哀?想想今天我们居然能自己办奥运会,又是多大的变化?只是可叹刘长春,多么出色的人才,百米十秒七,保持了20多年的全国纪录,曾经的十秒八是平当时奥运冠军的成绩.只可惜生不逢时,在那种乱世里默默地耗尽了自己的青春,而等乱世结束,他已经跑不动了.他终究没能在赛场上看到胜利在终点线上向自己招手.甚至他的悲剧持续了一生,1983年刘长春溘然长逝,这一去带着未尽的遗憾,因为中国在奥运会上的第一块金牌直到1984年才进账,作为中国奥林匹克第一人,他终究没有亲眼看到那条属于中国的胜利终点线.但是,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他毕竟来过,跑过,奋斗过,纵使看不到胜利在终点向自己招手,但他依然能成为后来者胜利的起点.中国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正是取自刘长春52年前的第一块战场洛杉矶;而2004年,当刘翔拼下中国第一块短跑金牌,意气风发地跃上领奖台时,他的眼中,是否会有72年前那个落寞身影?影片最后是定格在刘长春冲出200米起跑线的一刻的,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一次他又失败了.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开始,从这一刻起,中国76年的奥林匹克史拉开帷幕并走向辉煌,而且,这辉煌还在继续.在他从蹲踞势起跑的预备势弹起来的那一刻,他就成了中国在体育史上站起来的起点,而终点会怎样,不必在意,正如电影主题歌唱的那样,“站起来终点没了起点也会在”.对于当年那个落寞的东北汉子,对于现在中国取得的这些他已看不到了的荣耀.或许,可以祈祷这些荣誉可以在那个世界陪伴他,给他心灵的慰藉.有这些荣誉与他想伴,我在这里套用一句我很喜欢的歌词——"You'll never walk alone."送给这位中国奥林匹克的先驱,希望他在那个世界洗却遗憾,含笑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