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序号实验操作(或方案)实验目的A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比较呼
题目详情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序号 | 实验操作(或方案) | 实验目的 |
A |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
B |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C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
D |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 收集纯净的气体 |
A.A | B.B | C.C | D.D |
序号 | 实验操作(或方案) | 实验目的 |
A |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
B |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C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
D |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 收集纯净的气体 |
A.A | B.B | C.C | D.D |
序号 | 实验操作(或方案) | 实验目的 |
A |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
B |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C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
D |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 收集纯净的气体 |
A.A | B.B | C.C | D.D |
序号 | 实验操作(或方案) | 实验目的 |
A |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
B |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C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
D |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 收集纯净的气体 |
A.A | B.B | C.C | D.D |
序号 | 实验操作(或方案) | 实验目的 |
A |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
B |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C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
D |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 收集纯净的气体 |
A.A | B.B | C.C | D.D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A、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所以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可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故A正确.
B、氨气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氮气不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可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故C正确.
D、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放出时收集气体较纯净,故D错误.
故选D. A、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所以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可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故A正确.
B、氨气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氮气不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可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故C正确.
D、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放出时收集气体较纯净,故D错误.
故选D. A、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所以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可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故A正确.
B、氨气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氮气不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可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故C正确.
D、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放出时收集气体较纯净,故D错误.
故选D. A、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所以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可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故A正确.
B、氨气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氮气不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可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故C正确.
D、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放出时收集气体较纯净,故D错误.
故选D.
A、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所以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可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故A正确. B、氨气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氮气不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可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故C正确. D、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放出时收集气体较纯净,故D错误. 故选D. |
B、氨气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氮气不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可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故C正确.
D、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放出时收集气体较纯净,故D错误.
故选D.
B、氨气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氮气不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可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故C正确.
D、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放出时收集气体较纯净,故D错误.
故选D.
B、氨气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氮气不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可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故C正确.
D、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放出时收集气体较纯净,故D错误.
故选D.
B、氨气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氮气不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可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故C正确.
D、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放出时收集气体较纯净,故D错误.
故选D.
看了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911年卢瑟福依据a粒子散射实验中,a粒子发生了()角度散射现象填(大/小)若用动能为1MeV的 2020-07-01 …
某同学在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中,利用图钉、平板、橡皮条、弹簧秤及铅笔刻度尺进行有关实 2020-07-10 …
设三次独立实验中,A出现的概率相等,已知A至少出现一次的概率为19∕27求A在一次实验中出现的概率 2020-07-20 …
每次试验中A出现的概率为p,在三次试验中A至少一次的概率是26/27,则P=? 2020-07-21 …
①独立实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为0.4,求在四次实验试验中A发生的次数不少于3次的概率?(答案:0.1 2020-07-21 …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a-f曲线斜率表示什么 2020-07-31 …
用DIS实验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光电门测定摆锤在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从而求得摆锤在该位置的 2020-12-04 …
“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光电门测定摆锤在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从而求得摆锤在该位置的 2020-12-04 …
某随机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sin^2a,(0<a<π/2),在这三次试验中,A恰好发生一次的概 2020-12-31 …
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反应可以制得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