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谁能告诉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并以这个名言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演讲稿!说的好的我额外给他一百分
题目详情
谁能告诉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并以这个名言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演讲稿!说的好的我额外给他一百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耻下问》.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春秋时代,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不耻下问的意思,就是说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
我认为: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态度.大家常常赞叹别人学术高深时,往往称他为有学问.什么是学问?所谓“学问”,即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求问,才能不断地丰富和
提高自己.坚持学习固然重要,积极求问更属难能.遇到问题时,既要向年长者去问,又要向年轻人去问;既应向资深的专家学者问,也要向普通劳动者问.向比自己年轻或职位低的人请教是很不容易的.那么,让我们看看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是怎么做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孔子说“余非生而知之者”,有不懂的事情便求问于人.一次,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说:谁说孔子是有学问的“圣人”,懂得礼仪?你看,他来到太庙,见什么人都要问,遇到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说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遇人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孔子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大科学家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我国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84岁高龄时,当他得知外孙女婿来到他家,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讲授高能物理基本粒子的基本知识.这种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在一个大科学家身上的生动体现,正是他能走向人生光辉顶点的基本要素.
我们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任务,追求学问是我们的目标.要做到不耻下问,虚心求问.学习知识没有虚心求问的态度是不行的.任何领域都有许多尚未被你了解的知识,任何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学习的地方.只要你虚心就可以发现你要学的东西,也只有你虚心才能学到你要学的东西.所以,不耻下问要从虚心的治学态度开始.
我们要不耻下问,勤于求问.聪明的人知道多问就会增长知识.只有勤学、勤问,才能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适应时代的需要.
同学们: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赞颂.学而知,问而广.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我们要提倡和发扬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要获真知识,必得口常开,“遇事一问,必长一智”,问能者、智者、强者,也问不如己者,知识学问才能不断丰富提高.“多问”与“勤学”的关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春秋时代,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不耻下问的意思,就是说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
我认为: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态度.大家常常赞叹别人学术高深时,往往称他为有学问.什么是学问?所谓“学问”,即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求问,才能不断地丰富和
提高自己.坚持学习固然重要,积极求问更属难能.遇到问题时,既要向年长者去问,又要向年轻人去问;既应向资深的专家学者问,也要向普通劳动者问.向比自己年轻或职位低的人请教是很不容易的.那么,让我们看看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是怎么做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孔子说“余非生而知之者”,有不懂的事情便求问于人.一次,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说:谁说孔子是有学问的“圣人”,懂得礼仪?你看,他来到太庙,见什么人都要问,遇到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说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遇人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孔子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大科学家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我国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84岁高龄时,当他得知外孙女婿来到他家,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讲授高能物理基本粒子的基本知识.这种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在一个大科学家身上的生动体现,正是他能走向人生光辉顶点的基本要素.
我们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任务,追求学问是我们的目标.要做到不耻下问,虚心求问.学习知识没有虚心求问的态度是不行的.任何领域都有许多尚未被你了解的知识,任何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学习的地方.只要你虚心就可以发现你要学的东西,也只有你虚心才能学到你要学的东西.所以,不耻下问要从虚心的治学态度开始.
我们要不耻下问,勤于求问.聪明的人知道多问就会增长知识.只有勤学、勤问,才能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适应时代的需要.
同学们: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赞颂.学而知,问而广.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我们要提倡和发扬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要获真知识,必得口常开,“遇事一问,必长一智”,问能者、智者、强者,也问不如己者,知识学问才能不断丰富提高.“多问”与“勤学”的关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
看了 谁能告诉我“敏而好学,不耻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要想当翻译,就必须学好英语。这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我有这样的理解:1、学好英语学好英语即当翻译 2020-05-12 …
我们初二下学期学力学.我该怎么学?离期中考试还有一星期,好在有四天休息时间,我该怎样以最快的速度学 2020-05-14 …
全面进行钢板化学成分分析怎么做?我想对厂里刚生产的一批钢板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因为感觉里面好像有个成 2020-05-17 …
学习×学=好好好其中学、习、好分别是什么? 2020-07-08 …
问一下兢才修业教的数学好还是惟楚兢才家的数学好.还有惟楚兢才和兢才修业哪个教的物理好.说得好加分. 2020-07-13 …
高中英语怎么学好?英语满分150分,我的目标是140分.我是高一的.我所在的高中并不是很好.因此在 2020-07-25 …
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数字,请分析出"我们热爱科学"分别表示什么数字?(不是0~5)(我们热爱科学)* 2020-11-02 …
数学和英语差,要怎么学好?但是数学很少及格,初一段考及格一次期考83分,然后初二段考52分,英语初一 2020-11-15 …
学文科好还是学理科好?我现在高一,马上要面临文理分科了,现在很纠结,我理科不太好,物理有时候不及格, 2020-11-21 …
我今年高一数学学的还好就是计算老错每次做后面的大题已是很小心可还是错有方法可已补救的吗最好是过来人高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