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赏析!

题目详情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赏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洛桥晚望(唐.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注释】:
  前人有云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它通过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题名《洛桥晚望》,突出了一个“望”字.四句诗,都写所见之景,然而前三句之境界与末句之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就在这时,诗人大笔一转:“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示了盎然的意趣.到这时,人们才恍然惊悟,诗人写冰初结,乃是为积雪作张本;写人行绝,乃是为气氛作铺陈;写榆柳萧疏,乃是为远望创造条件.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而每一变换之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近一步.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他忽然发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感受到极度的快意和美感.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硬语盘空,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首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举首灿然夺目,远视浮光闪烁,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极了.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看了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叶绍翁 夜书所见 赏析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  2020-05-16 …

神经内科诊断英语翻译?高分求助!左侧壳核后部可见小斑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9*4mm,T1W1、黑水  2020-05-22 …

红外光谱研究的是物体的表面还是体相的性质?引用请注明出处!还有哪些常见分析方法是研究物体表面性质的  2020-06-10 …

两肾大小外形正常,轮郭清晰,实质回声均匀,左肾集合系统略有分离,右肾孟见1.8*1.1cm强回声,  2020-07-01 …

下列说法与上述诗句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牵牛要牵牛鼻子C.失之东隅,收  2020-07-10 …

美文赏析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2020-08-03 …

做CT后同上影像学表现左肺门可见异常软组织影,病灶内隐约可见钙化,左上肺另见小环状影,余肺透亮度增加  2020-11-05 …

明晃晃死了吗定不了了,偶然看见表弟的《探索地理》,没看见明晃晃,K计划又死了两个人,就有疑惑了:明晃  2020-11-11 …

下列各句译文准确的一项是()A.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译文:我的辛辛苦苦,并不只  2020-11-27 …

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偶成戴望舒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水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