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④,⑥.(2)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填
题目详情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④______,⑥______.
(2)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______(填序号);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______,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选择此装置所用的化学反应是(化学方程式)
(3)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CO2,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______.
(4)某兴趣小组选用上述仪器,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锌粒反应完后,发现还有较多的灰黑色固体物质,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该灰黑色固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提出问题】灰黑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①可能含有单质碳;②可能含有单质铜;③可能还有其它物质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用化学方法证明该灰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单质碳和单质铜.完成下表:

2KCl+3O2↑
MnO2 MnO2 O2O22△ △ 2
2KCl+3O2↑
MnO2 MnO2 O2O22△ △ 2
2
步骤 实 验 方 法 现 象 和 结 论 步骤 实 验 方 法 现 象 和 结 论 1 ______ ______ 1 ______ ______ 2 ______ ______ 2 ______ ______

(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④______,⑥______.
(2)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______(填序号);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______,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选择此装置所用的化学反应是(化学方程式)
2KClO3
2KCl+3O2↑
| ||
| △ |
2KClO3
2KCl+3O2↑
.
| ||
| △ |
(3)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CO2,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______.
(4)某兴趣小组选用上述仪器,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锌粒反应完后,发现还有较多的灰黑色固体物质,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该灰黑色固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提出问题】灰黑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①可能含有单质碳;②可能含有单质铜;③可能还有其它物质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用化学方法证明该灰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单质碳和单质铜.完成下表:
| 步骤 | 实 验 方 法 | 现 象 和 结 论 |
| 1 | ______ | ______ |
| 2 | ______ | ______ |

2KClO3
2KCl+3O2↑
3
| ||
| △ |
| ||
| △ |
| ||
| △ |
| MnO2 |
. |
| MnO2 |
. |
| MnO2 |
. |
.
.
.
2KClO3
2KCl+3O2↑
3
| ||
| △ |
| ||
| △ |
| ||
| △ |
| MnO2 |
. |
| MnO2 |
. |
| MnO2 |
. |
.
.
.
2
| 步骤 | 实 验 方 法 | 现 象 和 结 论 |
| 1 | ______ | ______ |
| 2 | ______ | 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酒精灯;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和水槽;故答案为:⑧⑨;气泡冒出;2KClO33
2KCl+3O2↑;
(3)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4)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要证明该灰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单质碳和单质铜,设计实验为:取该灰黑色固体物质少量放入试管中,在氧气流中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混合物中有单质碳,如果不变浑浊,就没有单质碳;再向试管中剩余的固体中通入氢气,如果试管中有红色固体生成,那么该物质中有铜,否则没有铜;故答案为:过滤;取该灰黑色固体物质少量放入试管中,在氧气流中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混合物中有单质碳,如果不变浑浊,就没有单质碳;再向试管中剩余的固体中通入氢气,如果试管中有红色固体生成,那么该物质中有铜,否则没有铜;
MnO2 MnO2 MnO22△ △ △2KCl+3O22↑;
(3)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4)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要证明该灰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单质碳和单质铜,设计实验为:取该灰黑色固体物质少量放入试管中,在氧气流中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混合物中有单质碳,如果不变浑浊,就没有单质碳;再向试管中剩余的固体中通入氢气,如果试管中有红色固体生成,那么该物质中有铜,否则没有铜;故答案为:过滤;取该灰黑色固体物质少量放入试管中,在氧气流中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混合物中有单质碳,如果不变浑浊,就没有单质碳;再向试管中剩余的固体中通入氢气,如果试管中有红色固体生成,那么该物质中有铜,否则没有铜;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和水槽;故答案为:⑧⑨;气泡冒出;2KClO33
| ||
| △ |
(3)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4)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要证明该灰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单质碳和单质铜,设计实验为:取该灰黑色固体物质少量放入试管中,在氧气流中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混合物中有单质碳,如果不变浑浊,就没有单质碳;再向试管中剩余的固体中通入氢气,如果试管中有红色固体生成,那么该物质中有铜,否则没有铜;故答案为:过滤;取该灰黑色固体物质少量放入试管中,在氧气流中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混合物中有单质碳,如果不变浑浊,就没有单质碳;再向试管中剩余的固体中通入氢气,如果试管中有红色固体生成,那么该物质中有铜,否则没有铜;
| ||
| △ |
| MnO2 |
. |
| MnO2 |
. |
| MnO2 |
. |
.
.
.
.(3)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4)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要证明该灰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单质碳和单质铜,设计实验为:取该灰黑色固体物质少量放入试管中,在氧气流中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混合物中有单质碳,如果不变浑浊,就没有单质碳;再向试管中剩余的固体中通入氢气,如果试管中有红色固体生成,那么该物质中有铜,否则没有铜;故答案为:过滤;取该灰黑色固体物质少量放入试管中,在氧气流中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混合物中有单质碳,如果不变浑浊,就没有单质碳;再向试管中剩余的固体中通入氢气,如果试管中有红色固体生成,那么该物质中有铜,否则没有铜;
看了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张行,李众两人存款相等,后来张行取出40元,李中取出60元,结果张行存款是李众的 2020-05-23 …
从一篮李子中取出一半又一个给了第一个人,又取出余下的一半又一个给了第二个人,再取出最后的一半又三个 2020-06-10 …
一个篮子中有若干个李子,取出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出其余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个人,又取出最. 2020-06-10 …
一个篮子中有若干个李子,取出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笫一个人;取出其余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个人,又取出最后所 2020-06-10 …
一只篮子中有若干个李子,取出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出其余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个人,又取出最后 2020-06-10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下面是大型历史剧《秦王李世民》中的一个片断。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李元 2020-06-11 …
2011年4月1日晚,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搭乘航班从日本返沪的男子汪某到达不久,就与前去接机的 2020-07-03 …
12个小朋友每人一件编号为1,2,3…12的行李包,各自用号牌取行李.行李按编号顺序排成一列,小朋 2020-07-09 …
中国选手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中赢得女单冠军。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失败的时候,我想到过放弃,但还 2020-10-30 …
1.12个小朋友每人一件编号为1,2,3,……,12的行李包,各自用号牌取行李.行李按编号顺序排成一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