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1~5题。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

题目详情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1~5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肜也。”(《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夏为莒父宰,问政——为:做,担当
B.无欲速,无见小利——速:速度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使……足够,充足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停留
2.下列各项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子贡问政(于孔子)
B.(子贡)曰:“去兵。”
C.民(若)无信不立
D.逝者如斯夫,不舍(于)昼夜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可以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信:信任
C.必不得已而去——去:离开
D.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立:富足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躬自厚 薄责于人
A.杀鸡为黍 食之
B.斯人也 有斯疾也
C.必不得已
D.夫子莞尔
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信”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的为政者维系自己的统治必不可少的德行。
B.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应该看该国百姓是不是富足,军队是不是强盛,为政者是否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C.一个国家的为政者只要能够设法取得百姓的信任,就能够最终战胜贫苦,抵御外来的侵略。
D.文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1~5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肜也。”(《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夏为莒父宰,问政——为:做,担当
B.无欲速,无见小利——速:速度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使……足够,充足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停留
2.下列各项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子贡问政(于孔子)
B.(子贡)曰:“去兵。”
C.民(若)无信不立
D.逝者如斯夫,不舍(于)昼夜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可以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信:信任
C.必不得已而去——去:离开
D.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立:富足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躬自厚 薄责于人
A.杀鸡为黍 食之
B.斯人也 有斯疾也
C.必不得已
D.夫子莞尔
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信”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的为政者维系自己的统治必不可少的德行。
B.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应该看该国百姓是不是富足,军队是不是强盛,为政者是否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C.一个国家的为政者只要能够设法取得百姓的信任,就能够最终战胜贫苦,抵御外来的侵略。
D.文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1~5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肜也。”(《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夏为莒父宰,问政——为:做,担当
B.无欲速,无见小利——速:速度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使……足够,充足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停留
2.下列各项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子贡问政(于孔子)
B.(子贡)曰:“去兵。”
C.民(若)无信不立
D.逝者如斯夫,不舍(于)昼夜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可以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信:信任
C.必不得已而去——去:离开
D.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立:富足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躬自厚 薄责于人
A.杀鸡为黍 食之
B.斯人也 有斯疾也
C.必不得已
D.夫子莞尔
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信”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的为政者维系自己的统治必不可少的德行。
B.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应该看该国百姓是不是富足,军队是不是强盛,为政者是否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C.一个国家的为政者只要能够设法取得百姓的信任,就能够最终战胜贫苦,抵御外来的侵略。
D.文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1~5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肜也。”(《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夏为莒父宰,问政——为:做,担当
B.无欲速,无见小利——速:速度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使……足够,充足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停留
2.下列各项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子贡问政(于孔子)
B.(子贡)曰:“去兵。”
C.民(若)无信不立
D.逝者如斯夫,不舍(于)昼夜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可以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信:信任
C.必不得已而去——去:离开
D.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立:富足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躬自厚 薄责于人
A.杀鸡为黍 食之
B.斯人也 有斯疾也
C.必不得已
D.夫子莞尔
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信”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的为政者维系自己的统治必不可少的德行。
B.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应该看该国百姓是不是富足,军队是不是强盛,为政者是否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C.一个国家的为政者只要能够设法取得百姓的信任,就能够最终战胜贫苦,抵御外来的侵略。
D.文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1~5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肜也。”(《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夏为莒父宰,问政——为:做,担当
B.无欲速,无见小利——速:速度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使……足够,充足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停留
2.下列各项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子贡问政(于孔子)
B.(子贡)曰:“去兵。”
C.民(若)无信不立
D.逝者如斯夫,不舍(于)昼夜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可以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信:信任
C.必不得已而去——去:离开
D.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立:富足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躬自厚 薄责于人
A.杀鸡为黍 食之
B.斯人也 有斯疾也
C.必不得已
D.夫子莞尔
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信”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的为政者维系自己的统治必不可少的德行。
B.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应该看该国百姓是不是富足,军队是不是强盛,为政者是否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C.一个国家的为政者只要能够设法取得百姓的信任,就能够最终战胜贫苦,抵御外来的侵略。
D.文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2.B
3.B
4.B
5.C
1.B
2.B
3.B
4.B
5.C 1.B
2.B
3.B
4.B
5.C 1.B
2.B
3.B
4.B
5.C 1.B
2.B
3.B
4.B
5.C
看了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1~5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吕氏春秋第十八卷第三篇精谕译文孔子见温伯雪子,不言而出.子贡曰:“夫子之欲见温伯雪子好矣,今也见之  2020-06-17 …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伍子胥欲见  2020-07-06 …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  2020-07-14 …

阅读下面文言文(文中四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  2020-11-06 …

(2013·青岛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  2020-11-2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伍子  2020-11-2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伍子胥  2020-11-23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伍子胥欲见吴  2020-11-2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伍子胥欲  2020-11-23 …

(2013·青岛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  202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