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阎应元与史可法同是明末清初民族英雄,但为什么前者声名远不如后者大?

题目详情
阎应元与史可法同是明末清初民族英雄,但为什么前者声名远不如后者大?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如果要在明末清初的铁血舞台上推举出几个慷慨赴死的大忠臣,大凡有点历史知识的都能随口说出几个来;但如果要推举的是集忠臣良将于一身的人物,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而江阴前任典史阎应元便可以算是一个.偏偏历史对他一直吝啬得很,虽然中华英烈灿若繁星,然而这位小小的典史却一直只能出现在江阴的地方志上.这种遗之青史的不公平,常使我扼腕叹息.
  一个小小的典史,按今天的说法,最多不过相当于一个正科级的县公安局长.在那个民族危亡之秋,率义民拒24万清军于城下,孤城碧血81天,使清军铁骑连折3王18将,死75000余人.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百姓幸存者仅老幼53口.如此石破天惊的壮举,在黯淡的晚明夕照图中,无疑是最富于力度和光彩的一笔.
  然而,江阴城沸沸扬扬的鲜血和呐喊,在史家笔下却消融得了无痕迹,洋洋大观的《明史》和《清史稿》对此竟不著一字.倒是有一个在江苏巡抚宋荦门下当幕僚的小文人,于清苦寂寥中,推开遵命为主人编选的《诗钞》,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篇《阎典史记》.他叫邵长蘅,江苏武进人氏,武进是江阴的近邻,阎应元率众抗清时,邵长蘅大概10岁,因此,他的记载应该是史笔.
  平心而论,史可法不是军事家,这位崇祯元年的进士,其实只是个文弱的儒生.儒家历来信奉的是“修、齐、治、平”之道,这中间,“修身”是第一位的.史可法个人的品德修养毋庸置疑,一个颇有说服力的例证是,他年过不惑而无子,妻子劝他纳妾,他叹息道:“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终于不纳.这样洁身自好的君子,在那个时代的士大夫中相当难能可贵.若是太平岁月,让这样的人经营国事自然没有问题,但偏偏他又生逢乱世,要让他去督师征战,这就有点勉为其难了.在浩浩狼烟和刀光血影面前,他那点孱弱的文化人格只能归结于灭寂和苍凉,归结于一场酸楚的祭奠和无可奈何的悲剧性体验.
  赵翼的诗中还有这样两句:“明季虽多殉节臣,乙酉之变殊少人.”按理说“扬州十日”当是“乙酉之变”中最重大的事件,有壮烈殉国的大忠臣史可法在那儿,这“殊少人”就有点令人费解了.赵翼在对阎应元由衷赞赏的同时,有没有对史可法不以为然的意思呢?
看了 阎应元与史可法同是明末清初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阎应元与史可法同是明末清初民族英雄,但为什么前者声名远不如后者大?  2020-05-22 …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说是民族英雄或者是爱国英雄呢?岳飞,到底属于哪一种呢?抑或  2020-05-23 …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1.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2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3.前者是历史唯  2020-06-06 …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为代表的边塞诗,以()在  2020-06-1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晁君成诗集叙苏轼“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  2020-06-2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晁君成诗集叙苏轼“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  2020-06-2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晁君成诗集叙苏轼“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  2020-07-07 …

求逻辑函数F=反ABC+反反A+反B+反C的反函数~·RT我吧反得定义放在前面的意思是ABC上面有  2020-07-14 …

I.油菜和大麻是两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前者是雌雄同株植物,后者是雌雄异株植物.为了培育优良作物,科学  2020-07-20 …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唯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