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方法 家长必备的家庭教育模式
1.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在这个短暂的时期里,儿童学习语言,产生自我意识和在特殊文化条件下的自我环境意识。这一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例如,在学走之前必须先学站,学会间单词汇之后才能学会使用复杂句子。但是,由于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学龄前儿童发展变化的具体时间又是不同的。
营养不良会阻碍身体的发育,不与外界交往会推迟语言的发展。梅雷迪恩在南亚、中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经过研究也发现,不同种族而经济条件同样优越的儿童相比较,他们的生理发育差异并不大。疾病、营养不良等所引起的虚弱、倦怠、冷漠等状态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危害作用。
2.学龄前儿童过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但由于儿童不仅个性有别,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还有待深入。斯洛宾曾对英国、芬兰、前苏联等国儿童语言发展作了研究,他的研究揭示了各种文化环境下的儿童大约都是在开始走路的同时开始说话。3岁时已掌握了1000个词汇,具备了正确使用语法结构的基本能力。儿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用“羞涩和疑成对自由和自主”刻划学前儿童的性格。他坚持认为,学前儿童的性格特征是高度的自信和自负。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4—5岁的儿童进入了所谓‘懈怠对创造”的第三发展阶段,这是他们独立行动和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的时期。S·弗洛伊把学龄前儿童划分为”肛门期”(约18个月—3岁)和“生殖器阶段”(3—7岁)两个心理发展时期。这两个阶段都具有很多情感冲突的可能。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这些冲突如果得不到满意的解决,将造成儿童的人格障碍,减少他们情感上的正常发展能力。在认知发展研究上,J·皮亚杰的成果引人注目。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要经过许多认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过程的类型与成人不同。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时期,往往凭知觉认识事物,而不是靠思维,还不能够进行逆向思维。
3.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学龄前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过程中体现了对周围成人活动的模仿,而且这些活动能为孩子提供许多与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机会。儿童在2岁时家庭以外的社交因子刚刚形成,这个时期的孩子,据人格塞尔报道,他们虽然喜欢与别的孩子在一起,但又不与他人一道玩耍,独来独往,自得其乐,还缺乏与他人平等交往的技巧。总是抢先占取他们想要的东西。3岁时儿童开始结交朋友,开始获得起码的社交能力。他们喜欢讨大人高兴,对成年人在社交行为方面的适当指教往往能作出正面反应。4岁的儿童确实乐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得很亲密、愉快。富有创造性并相互影响。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征,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例如,根据儿童的认知错点为其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使孩子们通过直接经验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又如,根据学龄前儿童情感不稳定的特点,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坚定的态度,引导儿童进行大量的社会学习和实践。总之,学龄前儿童的变化是飞速的,并且是有规律的。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孩子的发展作好相应的准备。
看了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方法 家长必备的家庭教育模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知识:
儿童学游泳的七大好处 家长必知的学游泳注意事项 2020-03-29 …
如果说资产阶级学者把国家问题弄混乱是掩盖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实质.那么我们国家的学者扮演什么角色.又 2020-04-06 …
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 2020-05-13 …
英语翻译英语语言学家威多逊(H・G・Widdowson,1993)指出:许多学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2020-05-20 …
我校有A、B、C、D四间自习室提供给周末没回家的学生学习使用(座位足够),设每位学生可以等可能地自 2020-06-10 …
汉朝桑弘羊曾积极评价百家争鸣中某一家学说,“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于是推大圣终始 2020-06-11 …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 2020-06-25 …
“□□实在可以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会贯通了。”“汉武以后学术思想虽统于一尊,儒 2020-06-25 …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须”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泰戈拉B 2020-07-02 …
(2011年北京卷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须”的学问。 2020-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