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材料进行分析,“失其民,失其心也”可知为民心;孟子的主张要求统治者关注民生,实行仁政;
(2)材料展示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即皇帝应当实行仁政,否则天会降下灾异;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化君权,限制君权,并巩固统治;变化在于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由材料可知朱熹的观点是厚敛与节用;宋代以后,儒学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材料中都涉及了民生,因此其共同点为关注民生,认识:儒学在不断适应时代,不断发展.
故答案为:
(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变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关键:薄敛、节俭.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相同点: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桀纣之失天...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  2020-05-20 …

得人心者得天下翻译桀纣之失天下者从桀纣之失天下者…………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2020-06-16 …

用“/”对下列文言句子断句。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  2020-06-29 …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  2020-07-03 …

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  2020-11-2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2020-12-05 …

孟子曰:“桀纣之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  2020-12-09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2020-12-10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2020-12-17 …

对下列句子的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③桀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