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014•蚌埠三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已知椭圆C:x24+y2=1的上、下顶点分别为A、B,点P在椭圆C上且异于点A、B,直线AP、BP与直线l:y=-2分别交于点M、N;(Ⅰ)设直线AP、BP的斜率

题目详情
(2014•蚌埠三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已知椭圆C:
x2
4
+y2=1的上、下顶点分别为A、B,点P在椭圆C上且异于点A、B,直线AP、BP与直线l:y=-2分别交于点M、N;
(Ⅰ)设直线AP、BP的斜率分别为k1,k2求证:k1•k2为定值;
(Ⅱ)求线段MN长的最小值;
(Ⅲ)当点P运动时,以MN为直径的圆是否经过某定点?请证明你的结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Ⅰ)证明:由题设椭圆C:
x2
4
+y2=1可知,点A(0,1),B(0,-1).
令P(x0,y0),则由题设可知x0≠0.
∴直线AP的斜率k1=
y0−1
x0
,PB的斜率为k2=
y0+1
x0

又点P在椭圆上,所以
x02
4
+y02=1(x0≠0),从而有k1•k2=
y0−1
x0
y0+1
x0
y02−1
x02
=
1
4

(Ⅱ)由题设可得直线AP的方程为y-1=k1(x-0),
直线PB的方程为y-(-1)=k2(x-0).
y−1=k1x
y=−2
,解得
作业帮用户 2017-10-20 举报
问题解析
(Ⅰ)由椭圆方程求出两个顶点A,B的坐标,设出P点坐标,写出直线AP、BP的斜率k1,k2,结合P的坐标适合椭圆方程可证结论;
(Ⅱ)分别求出M和N点的坐标,由(Ⅰ)中的结论得到两直线斜率间的关系,把|MN|用含有一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Ⅲ)设出以MN为直径的圆上的动点Q的坐标,由
QM
QN
=0列式得到圆的方程,化为圆系方程后联立方程组可求解圆所过定点的坐标.
名师点评
本题考点: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直线的斜率.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斜率,考查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训练了代入法,考查了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考查了圆系方程,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有一定难度题目.
我是二维码 扫描下载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