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试验编号

题目详情
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试验
编号
播种方式 植株密度(×106株/公顷) 白粉病
感染程度
条斑病
感染程度
单位面积
产量
A品种      B品种
单播 4          0 - +++ +
单播 2          0 - ++ +
混播 2          2 + + +++
单播 0          4 +++ - +
单播 0          2 ++ - ++
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
据表回答:
(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__,判断依据是___.
(2)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__.
(3)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两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试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表.
实验处理F3
无病植株的比例(%)
F2植株
 
无菌水 以条锈菌
进行感染
以白粉菌
进行感染
以条锈菌+白粉菌进行感染
100 25 0 0
100 100 75 75
100 25 75
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__,乙的基因型是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根据Ⅰ、Ⅱ组小麦单播时未感染白粉病,可判断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A.
(2)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明显下降.
(3)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甲的后代以条锈菌进行感染,无病植株比例为25%,以白粉菌进行感染,无病植株比例为0,所以甲的基因型是Ttrr.乙的后代以条锈菌进行感染,无病植株比例为100%,以白粉菌进行感染,无病植株比例为75%,所以乙的基因型是ttRr.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
1
4
×
3
4
=
3
16

故答案为:
(1)AⅠ、Ⅱ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
(2)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
(3)Ttrr    ttRr    18.75%(或
3
16
看了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大麦中,密穗对稀穗为显性,抗条锈对不抗条锈为显性一个育种工作大麦中,密穗对稀穗为显性,抗条诱对不抗  2020-06-10 …

(2005•黄浦区一模)已知大麦中一种矮生性状与抗条锈病性状有较强的连锁关系,矮生基因br与抗条锈  2020-06-24 …

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P、p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  2020-06-24 …

小麦的抗锈对感锈是显性.让杂合的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感锈病类型,F5播种后长出的抗锈植株中  2020-07-10 …

现有两个纯合的小麦品种,抗病低产和感病高产品种,已知抗锈病(T)对感锈病(t)为显性,高产(D)对低  2020-11-10 …

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  2020-11-11 …

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  2020-11-28 …

小麦条锈病是造成我国小麦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对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将能抗条锈病的品种甲  2020-12-20 …

小麦的抗锈对感锈是显性.让杂合的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感锈病类型,F5播种后长出的抗锈植株中纯  2020-12-20 …

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染白粉病的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如图是株高  2020-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