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邻居吴老先生叶圣陶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像往常一样晒他的手提皮箱。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邻居吴老先生
叶圣陶
       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像往常一样晒他的手提皮箱。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胸口有些闷,就懒得起来。他那儿子任夫先生,一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呢?”
       “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就是这么一句话。”
       “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
       “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半晌才看定了我,‘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他说。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们一伙儿住。我是老了,无所谓,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鄙籍四川。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出来,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
       “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
       “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
       “他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
       “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昨天他说了,我当然顺着他,说做四川人也好。到那一天把日本人赶了出去,我们还不是钻头觅缝想办法,最好挤上头一班下水船?我们为什么不回去?你想,人家是动也没动一动,死守在本乡本土,当顺民,当小汉奸,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哪儿还说得嘴响?我们可完全不一样,我们是吃尽辛苦,跑了几千里路,跟着政府内迁来的,我们是义民--谁说的,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总之没有错,我们是义民。地方上什么事啊务的,还不该由我们来承担?就是说两句公众话,我们当然也特别有力量,我们为什么不回去?”
       我虽然跟他们吴氏父子一样,家乡还在沦陷中,自己是寄寓在四川,可没有想到将来回去可以享受特殊权益,像任夫先生说的。我想这个想头有些妙,一时说不下去,只见任夫先生嫌他的身材不够高似的,狠狠地挺了一挺。
       两天过去,吴老先生好了,可是从此以后,太阳虽好,再没见他晒他的手提皮箱。廊沿前种着两盆石斛,以前几乎见我一回说一回,石斛这东西滋阴,清内热,煎汤喝是最妙的饮料,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走,哪怕多花些脚力,川石斛,在下江是太名贵了,这些话,现在也不再说了。
       他改变了不出门的习,正月初七游草堂寺,春二、三月青羊宫赶花会,四月初八望江楼看放生,有什么应景的名目他都要去看看。回来就气吁吁的躺在廊下那张竹榻上,见着我或是他儿子,往往说:“成都确也不错,成都确也不错。”有时还加上说:“只是菜吃不惯,吃了足足六个年头还没有惯,样样要加上些花椒面和辣子,还有葱蒜,简直是跟舌头鼻子为难。”
       门前有挑着树苗卖的,随便讲价讲成了,他老先生买了两株橘树苗。他叫他儿子种在院子里,他在一旁相度,两株该距离多少远将来才可以各自发展。种停当了,他坐下来,自言自语道:“开花,总得七八年,结果,总得十来年吧。不过没关系,反正有人闻它的香味,吃它的橘子,就是了。”
       从橘子谈到了四川的果子。他说除了橘子、广柑、苹果、龙眼以外,其他都不好吃,尤其是枇杷,一层厚皮包着颗核儿,单单忘了长肉。他说他们家里有两株大枇杷树,每年结上五六担,红毛白沙,个儿有核桃大,甜得胜过冰糖,冰糖没有它那股鲜味。他说现是采枇杷的时令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朝我说:“叶先生,古人说到处为家,你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人不比树木,树木生根在地里,移动不得,人当然可以到哪儿住哪儿。”我迎合着老先生的意思。
       “你看,这儿四川这么多的,打听他们的祖先,都是旁的地方来的。他们来了,住下了,一样在这儿成立了家室,长养了子孙。”老先生说。
       任夫先生朝我看看,同时擦掉他掌心的土。
       吴老先生低下头,喃喃地念着不知道哪儿来的文句:“其俗柔靡,人轻节义。”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因为从家乡来的表兄随便的一句话,吴老先生气得大病了一场,并由此对家乡的地名感到羞惭,表示再也不说回家乡的事儿。
B.作品前半部分借助“我”与任夫先生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起因,并巧妙地体现了吴老先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
C.吴老先生融入当地生活,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他的儿子任夫先生虽不赞同这决定,但一直不明确表态,说明他儿子很孝顺。
D.作品注重用细节表现人物心理,吴老先生买橘树苗叫儿子种在院子里,表现出吴老先生从巴望回家乡到要以成都为家的变化。
E.作品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形象描绘出抗战时期的社会众生相,表明作者对底层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
(2)作品开头写吴老先生“晒他的手提皮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品中的吴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4)作品为什么以吴老先生喃喃念着文句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综合考查小说的主题和技巧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A项“气得大病了一场”表述不准确.原文表述为“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胸口有些闷,就懒得起来”C项,“他的儿子任夫先生虽不赞同这决定,但一直不明确表态,说明他儿子很孝顺”分析错误,从文中的具体实力来看,并没有突出儿子很孝顺.E项,“形象描绘出抗战时期的社会众生相,表明作者对底层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分析错误.小说中并没有流露出这种批判意识,更多的是一种同情和悲悯的情怀.故选BD.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是文章的开头.解答该题,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从内容上看,吴老先生“晒他的手提皮箱”是一处细节描写,表现的是他的思念故土之情;从结构上看,这是文章的开头,其作用则应从设置悬念、引出下文、铺垫照应.
(3)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基本能力.总结小说人物形象,应当抓住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来分析,如语言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方面,“最巴望回去的”“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表现了吴老先生热爱故土;吴老先生因为“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这句话生了病,并且“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吴老先生低下头,喃喃地念着不知道哪儿来的文句:‘其俗柔靡,人轻节义’.”表现了吴老先生注重节义.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分析文章的结尾,可以先理解“其俗柔靡,人轻节义”一句,其意思为:那的世风不牢靠,人们都轻视气节、道义.然后根据这些,从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小说的主旨、小说的情节结构等方面考虑,人物形象上,吴老先生这一说,表明了对家乡世风的不满,从而是人物形象鲜明;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情节结构上与上文“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构成前后呼应;主旨方面,是深化了爱国这一主题.

答案:
(1)答B给3分,D给2分,A1分,C、E不给分.
(2)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③用细节开头,初步显示吴老先生的思 想性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吴老先生眷念故土,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他曾急切地巴望着回去.
  ②吴老先生正直爱国,因为家乡被日本人评价为“最出色的中国人”,他痛心失望,以提家乡名为耻.
  ③吴老先生重视气节.尽管思念家乡,但他不愿回去与那样的家乡人为伍,喃喃地念着:“其俗柔靡,人轻节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人物形象上,表现吴老先生对世风的不满,形象更别丰满; ②情节结构上,暗示家乡人轻视节义的行为,与前文呼应;③思想内容上,以普通百姓正直爱国反衬家乡人深化主题;④情感表现上,借吴老先生之口巧妙地表明作者的态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人知老庄释氏异於圣人,闻其无欲之说,犹未之信也,於宋儒,则信以为同於圣人,理欲之分,人人能  2020-05-16 …

阅读《圣诞老人的故乡》(节选)并完成练习。,你们知道圣诞老人的故乡在哪里吗?芬兰和俄罗斯的交界处,  2020-07-08 …

老师有急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全班同学发紧急通知.假定用电话联系,每通知一个同学需要1分钟,第1分钟  2020-11-08 …

1.把下面的中文换为英文1.你第一次2.最好的时间3.4.不同于5.圣诞老人1.把下面的中文换为英文  2020-11-14 …

老师有急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全班同学发紧急通知.假定用电话联系,每通知一个同学需要1分钟,第1分钟  2020-12-19 …

老师有急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全班同学发紧急通知.假定用电话联系,每通知一个同学需要1分钟,第1分钟  2020-12-19 …

老师有急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全班同学发出紧急通知.假如用电话联系,每通知一个同学需要1分钟.第一  2020-12-19 …

老师有急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全班同学发紧急通知.假定用电话联系,每通知一个同学需要1分钟,第1分钟  2020-12-19 …

老师有急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全班同学发紧急通知.假定用电话联系,每通知一个同学需要1分钟,第1分钟  2020-12-1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题孔子像于芝佛院明李贽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