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方竹图卷文(明)李贽①昔之爱竹者,以爱故,称之曰“君”。非谓其有似于有斐之君子①而君之也,直怫悒无与谁语,以为可以与我者唯竹□,是故傥傥:姑且相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方竹图卷文
(明)李贽
    ①昔之爱竹者,以爱故,称之曰“君”。非谓其有似于有斐之君子而君之也,直怫悒无与谁语,以为可以与我者唯竹□,是故傥傥:姑且相约而谩相呼,不自知其至此也。或日:“王子以竹为此君,则竹必以王子为彼君矣。此君有方有圆,彼君亦有方有圆。圆者常有,而方者不常有。常不常异矣,而彼此君之,则其类同也,同则亲矣。”然则王子非爱竹也,竹自爱王子耳。夫以王子其人,山川土石,一经顾盼,成自生色,况此君哉!
    ②且天地之间,凡物皆有神,况以此君虚中直上,而独不神乎!传曰:“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已容。”此君亦然。彼其一遇王子,则踈(古同“疏”)节奇气,自尔神王,平生挺直凌霜之操,尽成箫韶驾风之音,而务欲以为悦己者之容矣,彼又安能孑然独立,穷年瑟瑟,长抱知己之恨乎?由此脱之,鹤飞翩翩,以王子晋世也.紫芝烨烨,为四皓饥也。物之爱人,自古而然矣,而其谁能堪之。
    ③今之爱竹者,吾惑焉。彼其于王子,不类也。其视放傲不屑,至恶也,而唯爱其所爱之竹以似之。则虽爱竹,竹固不之爱矣。夫使若人而不为竹所爱也,又何以爱竹为也?以故余绝不爱夫若而人者之爱竹也。何也?以其似而不类也。然则石阳之爱竹也,类也,此爱彼君者也。石阳习静庐山,山有方竹,石阳爱之,特绘而图之,以方竹世不常有也。石阳将归,难与余别,持是示余,何为者哉?余谓子之此君已相随入蜀去矣,何曾别。
【注】①有斐:有文采的样子。《诗经•淇澳》中有“有斐君子”之语。②王子:东晋王子猷。他雅爱竹子,有“何可一目无此君”之语。③王子晋:即王子乔,东周人,传说他成仙后乘白鹤升天。④四皓:指秦末隐居在商山的四位白发皓须老者。相传四皓作《紫芝曲》,中有“晔晔紫芝,可以疗饥”之句。烨烨,一作“晔晔”,美丽繁茂的样子。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___
A.哉         B.乎         C.耳         D.也
(2)分析文章第②段列举王子晋、四皓事例的用意。
(3)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
A.以昔之爱竹者与王子猷作对比,表明他与竹同类则亲、竹也爱他的观点。
B.以士为知己、女为悦已与王子猷爱竹作类比,表现他对竹子的知遇之感。
c.第②段以拟人手法形象描绘竹子的气节神韵,表达作者喜欢竹子的原因。
D.以昔之爱竹者与今之爱竹者作对比,突出今之爱竹者狂放傲慢缺乏真爱。
(4)第①、第③段画线短语意思相同,它们有何不同作用?
(5)作者认为“凡物皆有神”,物也爱人,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以为”这里是“认为”的意思,带有一定的猜测的意思,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认为能和我交流的必定只有竹子”,因此这里选用“耳”比较合适,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2)文章的第二段前面论述的是竹子爱人,而列举这两个事例,则是由竹子爱人推及到凡物皆有神,从而使文章的议论更加深入.
(3)A  B.“表现他对竹子的知遇之感”错,应是表现竹子也爱他;C.“表达作者喜欢竹子的原因”错,根据最后一句“物之爱人,自古而然矣,而其谁能堪之”,是为了说明“物之爱人”;D.“突出今之爱竹者狂放傲慢缺乏真爱”错,表明作者不愿与他们为伍.
(4)分析句段的作用,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就角度分析,答题时要依据原文内容.根据第一段的相关内容“圆者常有,而方者不常有.常不常异矣,而彼此君之,则其类同也,同则亲矣”可知,这里借助于物外形的不同,进一步阐明人性与物性相通,可以彼此视作同类的道理,为下面的议论张本.
第三段中相关句子为“石阳习静庐山,山有方竹,石阳爱之,特绘而图之,以方竹世不常有也”,以方竹在世界上不常有,说明石阳爱方竹、画方竹的原因.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关键在于言之成理.反对的话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同意的话从审美的角度去分析.

答案:
(1)C
(2)仙鹤为王子晋飞翔,紫芝为四皓疗饥,这样由竹子爱人推及到凡物皆有神,凡物皆爱人,使议论更加深入.
(3)A
(4)前者由物外形的不同,进一步阐明人性与物性相通,可以彼此视作同类的道理,为下面的议论张本.而后者以方竹在世界上不常有,说明石阳爱方竹、画方竹的原因.
(5)示例1:这种观点并不科学.人与物原本就不是同类,人能感知物的存在.而物不具备感知力,所谓的物爱人只不过是人的主观情感投射于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移情效果,并非真正的物爱人.
示例2:这个观点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建立审美关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人与物之间的平等关系,如文中所说是“其类同”,人以平等真挚之情爱物,人能亲近物,物才能主动向人展示自身之美,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参考译文:
以前喜欢竹子的人,因为喜欢的缘故,把它叫做“君”.不是说它有像有文采的君子的样子而把它叫做君子,只是郁闷没有谁可以说,认为能和我交流的必定只有竹子,因此姑且相约而随意相呼,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随意)到了这种地步.有人说:“王子猷(就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字子猷,可以讲一下他雪夜访戴的事)把竹子叫做‘此君’,那么竹子也一定把王子猷当作‘彼君’.此君(竹子)有方有圆,彼君也是有方有圆.圆的很常见,而方的不常见.常见的和不常见的是不同的,但是互相称对方为君子,那么他们就是同类了,是同类关系就亲密了.”既然这样,就不是王子猷喜欢竹子了(非王子爱竹也,为了结构对称而写成王子非爱竹也),必定是竹子喜欢王子猷.(因为)凭借王子猷这个人,山川土石,只要被他看一眼,也必定(成:必定)增添光彩了,何况是竹子呢!
并且天地之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更何况凭着竹子中空笔直挺拔的样子,难道会没有灵性吗!有流传的文字说:“有德行的人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性为欣赏自己的人而打扮.”竹子也是这样的.那么(它)一遇到王子猷,就枝节疏通气势不同寻常,从此精神旺盛(王通旺),一向以来挺直的抵御寒霜的品格,全都转化成了《箫韶》这样的仙曲和(仙人)骑着凤凰飞翔的声音(驾风,通驾凤),而一定要凭这个“为悦己者容”.它又怎么能独自孤单的站在,一年到头瑟瑟作响,一直怀着(找不到)知己的遗憾呢?仙鹤翩翩起舞,带着王子晋脱离这个尘世(以,带领,调整后语序:以王子晋由此世脱之).繁茂的芝草,供四个白头老者食用.物喜欢人,从古时候起就是这样了,而这种情怀,谁又能承担的起呢?
现在喜欢竹子的人,让我感到困惑.他们和王子猷比起来,一点也不像.他们的目光放荡傲慢瞧不起人,庸俗到了极点,(他们)只是通过喜欢王子猷喜欢的竹子来让自己像他.那么他们虽然喜欢竹子,竹子当然不会喜欢他们.假如做一个人却不被竹子喜欢,那又要去喜欢竹子干什么呢?因为这个缘故,我完全不喜欢那些模仿者喜欢竹子的举动.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然像却不是同类啊.但是石阳的喜欢竹子,(和王子猷)是相同的,(他的)这种喜欢,是喜欢彼君的.石阳在庐山隐居(习静,过着幽静的生活),庐山上有方竹,石阳喜欢它,专门把它画下来做成图,因为方竹世间不常见.石阳将要回去,不忍和我分别,拿着它给我看,为的是什么呢?我说,你的此君已经跟着你去四川了,什么时候分别过呢?
看了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方竹图卷...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暑假小李到某地旅游,发现当地居民皮肤白皙,头发多呈波浪状、色浅、鼻梁高、嘴唇薄,讲英语,而且常见到  2020-05-14 …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李重光是谁了?“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2020-05-17 …

找一句话,是自夸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之类玉树临风什么的…  2020-06-11 …

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①,曰:“凡师之所言  2020-06-20 …

求《幼学琼林》有关句子的译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旁苦李,为人所弃.国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贵;冰肌玉  2020-06-21 …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是什么意思?  2020-07-08 …

送李材叔知柳州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  2020-07-08 …

英语翻译帮我翻译下:余弱冠在都,即闻吴江布衣徐灵胎有权奇倜傥之名,终不得一见.庚寅七月,患臂痛,乃  2020-07-13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方竹图卷文(明)李贽①昔之爱竹者,以爱故,称之曰“君”。非谓其有似于有斐之君子  2020-07-13 …

梁启超说:“吞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最能证明李鸿章才识的史实是()A.绞杀  2020-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