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元]《木棉歌》材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元]《木棉歌》
材料二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
《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
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信息:依据材料“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可知信息一是“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依据材料“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等可知信息二是“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
(2)依据材料“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可知新现象有: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为军事工业提供了必要资金,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大型纺织厂建立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学生据此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1)信息: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
(2)新气象: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作用: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或: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