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草木知时节——漫话物候胡启山“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候鸟春秋迁飞,蛇蛙冬前蛰伏,百花

题目详情

 草木知时节

                            —— 漫话物候

                                 胡启山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候鸟春秋迁飞,蛇蛙冬前蛰伏,百花深秋凋谢,蜡梅傲雪迎春”…… 这些古今诗话,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生长、发育、活动的规律。反过来,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也可成为季节时令的标志。有些自然现象,如初霜、终霜、始雪等也与季节、气候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物候。文献记载,我国特有24节及72候,就是以物候为基础的。“候”就是气候,五日为候,三候为气(节气) ,六气为时(季) ,四时为岁(年) 。每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叫作“候应”。72候可以说是古代的“物候历”。老农铭记的“谅语”如“二月艾发芽,三月韭长叶”“春分海裳、梨花、木兰放,清明桐花、麦花、柳絮开”,就是对古代原始“物候历”的继承。候应,包括动物候应、植物候应和自然现象候应。动物候应是从动物的蛰眠、复苏、交配、繁殖、换羽、迁徙的过程来反映节气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东坡的《春江晚景》中这一名句,就是对动物候应的写照。“布谷枝头叫,种谷时节到”,就是通过动物的啼鸣,向人们告知农时。植物候应是以植物的萌芽、发叶、生枝、开花、结果、落叶的规律来反映季节变化。“花开花落”“一岁一枯荣”,就是植物随季节变化而兴衰的显著的特征。“春季桃花一片红,夏季荷花满池中,秋季梨果压弯树,冬季寒梅伴老松”,又是大自然造化的四季美景。“木瓜开花,点豆种瓜”,则是向人们报告农时信息。自然现象候应又称非生物候应,是以霜降雪飘、水冻冰化、风云变幻等来反应节气的。 “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棹舶风”,苏东坡把梅雨与风并提,指的是春末时节,夏季南风开始活跃,雨带则向北推进,江南雨势逐渐减弱的现象,揭示了江南春末夏初“雨渐断,风欲来”的道理。“伏天有雨,仓里有谷” “棉怕深秋花中雨,麦怕初夏干热风”等农谚精辟地总结了非生物候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物候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如桃花在南京3月下旬已吐蕾竞放,在北京则要到4月下旬才花开满枝。物候还受到地势的影响。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就是说你若从春光早逝的平川,登上高山,就会觉得又回到了春天的怀抱。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要降低0. 5°c〜0. 6°c。由于平川与高山气候的差别,人们在制订秋播计划时,就有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等策略。草木知时节,鸟鸣报农时。可见,认真地研究当地的物候现象,用以指示农时,预报天气,指导农业生产,不失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12.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的顺序是什么?

                                                                                                                

13.阅读选文第三段,在结构图的横线上填上相关的内容

f动物候应?

候应与农业          I         候应系j植物璺应’

自然现象候应 --------- 候应

14.《大自然的语言》中说,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选文中作者认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几个?是哪几个?与《大自然的语言》中所说的相矛盾吗?

                                                                                                                                                                                                                                 

15.第三、四两段主要的说明方法分别是什么?为什么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2. 说明的对象是: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13. 生物 非生物

14. 选文作者认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两个,即物候因地区不同而异,物候因地势不同而异。这些与《大自然的语言》中所说的不矛盾。物候因地区不同而异实际上就是纬度的差异;物候因地势不同而异实际上就是高下的差异。

15. 第三段丰要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因为这一段作者说明的是候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而候应又分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候应,种类较多,所以作者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第四段说明的两个因素读者不一定十分清楚,所以作者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看了 草木知时节——漫话物候胡启山...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类文阅读月是故乡明(节选)季羡林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  2020-04-06 …

好雨知时节,后面是什么迟日江山丽,后面是什么爆竹声中一岁除,后好雨知时节,后面是什么迟日江山丽,后  2020-05-13 …

某校一栋教学大楼的顶部竖有一块“传承文明,启智求真”的宣传牌CD.小明在山坡的坡脚A处测得宣传牌底  2020-06-18 …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大庐山青菜节、思茅港镇泼水节、倚象镇云盘山苗族花山节、踏清河傈僳族阔时节等  2020-06-30 …

阅读下边漫画,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其哲学寓意的是()A.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B.山重水复颖  2020-07-05 …

草木知时节——漫话物候胡启山“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候鸟春秋迁飞,蛇蛙冬前蛰伏,百花  2020-07-08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给当代中学生的启示是做一个()A.追求物质充实而安于现状的人B.有  2020-11-25 …

俗话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句话启示我们,磨砺坚强的意志,就要()A.有持之以恒的精神B.  2020-11-27 …

俗话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句话启示我们,磨砺坚强的意志,就要()A.有持之以恒的精神B.  2020-11-27 …

山东省于2012年3月12日正式启动“山东好人——每周之星”推荐评选活动。活动启动后,每周推出一名事  202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