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苏轼七千里外二毛②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④。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②斑白的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③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④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⑤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颔联中的“惶恐”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诗《___》,此诗中包含地名“惶恐”的一联是___,___。
(2)首联对比极富特色,请赏析。
(3)诗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了名篇名句的背诵.“惶恐”不可写错.
(2)习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干已经明确了是对比的手法,分析时要结合“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指出其中哪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然后围绕主旨表述效果.
(3)此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形象.分析诗人形象要结合诗句,“二毛人”表明年事已高;“十八滩头”“长风”“积雨”表明漂泊在外;“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表明诗人的顽强豁达.

答案:
(1)《过零丁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每点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2)①“七千里”“十八滩”极言离家路途之远之险(1分),“二毛”“一叶”表现作者垂暮孤苦飘零(1分),以数字构成强烈对比(1分),表现诗人的艰难处境(1分).
(3)刻画了一位暮年远谪(1分)、饱尝人生凄苦(写处境艰危、历尽人生劫难等皆可)(1分)而又顽强坚韧(1分)、豁达豪放(1分)的诗人形象.

赏析:
首联写出了当时极其艰难危险的处境,在远离京都七千里外,水流湍急的险恶的惶恐滩上,诗人仿佛像一叶小舟,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巧妙的数字,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这一名对大概是受苏轼这联诗的启发才写出来的,而两人的心情确有不少相似之处.但苏轼绝没有柳宗元“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那么凄惨,毕竟还有家乡的“远梦”,这喜欢虽是淡淡的,却可抵销一些孤臣的惶恐.谐音双关修辞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许多机趣,一语双意,并蒂同枝,妙合无垠,令读者产生无穷的兴味.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的诗句浮上诗人的脑海,虽然此时他没有李白那么充满信心,却也不乏坦然自适,不乏达观豪放.
所以,诗人没有愁眉苦脸,却有诙谐和幽默,说自己可以为官家当“水手”,这官船要走的路早以娴熟在心,还要向谁去问津.蔑视与嘲笑到此融为一炉,真是嬉怒笑骂皆成诗.倘若苏轼能过像宋仁宗所希望的那样,早早就成为水手长──宰相,恐怕宋徽宗、宋钦宗也不至“坐井观天”于异域他乡.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大学期末英语20个听力10个阅读判断15个阅读选择还有10个十五选十阅读五个汉译英十个填空二十个选  2020-05-15 …

初中但求一文言文唐子畏长于文衡山,自请北面隅坐.其书云:“非面伏,乃心服也.项橐七岁为孔子师,子路  2020-06-13 …

英语翻译唐子畏长于文衡山,自请北面隅坐.其书云:“非面伏,乃心服也,项橐七岁为孔子师,子路长孔子十  2020-06-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  2020-06-20 …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阅读  2020-06-21 …

“虽然自己做的书有些粗糙,但同学们对这些书格外珍爱,他们争先恐后借阅,津津有味地读着.”缩句  2020-06-27 …

虽然自己做的书有些粗糙,但同学们对这些书格外珍爱,他们争先恐后借阅,津津有味地读着.  2020-06-27 …

)阅读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池鹤》一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  2020-07-0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阅读下  2020-12-17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下面问题。《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阅  2021-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