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春游王令①春城②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注]①王令(春游王令①春城②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

题目详情
春 游 王 令 ① 春城 ② 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注]①王令(
春 游    王 令
春城 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注]①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中叶诗人。五岁父母双亡,自少勤奋好学,通晓诗书,成年后在高邮、江阴等地收徒讲学。②春城:此处指扬州。
小题1:结合全诗,赏析对比手法的运用。(5分)
小题2:结合诗句谈你对第四句中“春愁”所蕴涵的复杂情思是如何理解的?(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对比是全诗的主要特色。前二句写百花盛开的明媚春光中人们熙来攘往,迷花倚石,乘酒兴追欢逐笑,似醉若狂,纵情玩乐;后二句写唯独诗人看到落花,由落花而生感慨。(2分)这里,将春游的“热闹”与诗人的“孤独”、众人的“欢乐”与诗人的“悲愁”对比,将春意之“盛”与落花之“衰”、众人之“醉”与诗人“醒“对比,在对比中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3分)
小题2:“春愁”蕴涵的情思大致是:(1)诗人的身世飘零之感(或自悼身世悲苦)(2)留春无术,韶光易逝的悲哀(花好不能常在,年华如流水逝去的伤感);(3)对北宋中叶表面生平而暗含衰败的隐忧;(4)知音难觅的感叹。(答出2点即可,每点2分,结合诗句2分)


试题分析:
小题1:总揽全诗,前两句虽也渲染了春城的繁华、春游的热闹,及游人的欢乐,但却不是全诗的主旨。后两句,才是全诗的主旨。作者正是运用这主客陪衬、主客对比的方法,从繁华中现出衰落,从热闹中现出孤独、从欢乐中现出悲愁。
小题2:“满眼落花多少意”,一转,写诗人由“落花”而引起的感触。花好不能常在,年华如流水逝去。这曾引起多少诗人的叹息,作者也不例外。联系作者“奈何少自废,老则成空悲”(《金绳挂空虚自勉兼示束孝先熙之》)来看,这种感触是极为强烈的。更何况,王令是个极有抱负,自恃极高的人,但却不容于俗,沉埋蒿艾。像他这样一个不偶于时的人,面对“满眼落花”,自不免产生身世飘零之感。他当然要深悯落花,自悼身世了。 “多少意”本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其内涵是不确定的,也可能寄寓着对北宋中叶表面繁荣的某种忧患。诗人这种种复杂的思想情绪,那些纵情玩乐的人怎么能理解呢?因此,末句很自然地结出“若何无个解春愁”的叹息。诗人是孤独的、寂寞的,没有一个人理解他在春天的忧愁。
点评:本题从诗歌曲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考查,这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考点。本题的第一小题不难,第二小题有一定的难度,但两个题目联系很紧密,第一题明显是为第二小题作铺垫的,这样就降低了第二小题的难度,这种联系紧密、有梯度的命题形式是高考中常见的命题形式。
看了 春游王令①春城②儿女纵春游,...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2020-04-26 …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有没有实现?陆游在《示儿》中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没有实现  2020-06-09 …

春游王令①春城②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注]①王令(春游王令  2020-06-30 …

《王戎识李》文言文阅读答案,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  2020-07-08 …

王戒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戒不动。......王戒七岁,尝与诸  2020-07-10 …

春游王令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醉有什么含义?  2020-12-17 …

王戎夙慧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  2021-01-11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  2021-01-11 …

阅读短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纸.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  2021-01-18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