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我国古代除了王羲之还有那两位大书法家?除了王羲之还有那两位大书法家

题目详情
我国古代除了王羲之还有那两位大书法家?
除了王羲之还有那两位大书法家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古代主要书法家:
1、王羲之
2、王献之(344-386)
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709-785)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5、怀素(公元737-?)
投资怀素书法作品,鉴定时要了解他的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鉴定时还可参照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如:“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怀素的狂草千变万化,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又不离魏晋法度.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意味,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6、苏轼(1037-1101)
鉴定苏轼书法特点要把握两点:一是用笔多取侧势,二是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等.
苏轼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是他个人的特点,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诗帖》就已惊天动地了,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几近完美的境界.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
7、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世称“黄山谷”.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取纵势.他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黄庭坚书法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
其代表作有《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蕉人诗帖》等.《花气蕉人诗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
黄庭坚的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8、米芾(1051-1107)
米芾的书法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米芾的功力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米芾的代表作有《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等.
9、蔡襄(1012-1067)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蔡襄书法得力于二王、颜、柳,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
10、赵佶(1082-1135)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赵佶虽说政治昏庸,惑于道术,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
他的书作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这种书风的形成,除了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外,大概和他精神上对于道教的向往,也不无关系.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宋徽宗崇尚艺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挺秀清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