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早教吧百科知识频道 --> 百科 --> -->

养生保健—佛教讲述防病治病之道

场景/问题/来源
佛教养生

养生保健—佛教讲述防病治病之道

知识/回答

“健康养生”一词始常见于《庄子·内篇》,防病是保健养生的一个具体内容。佛家将病症分成烦扰之处和身病两类,如今网编为大伙儿共享佛家养生秘诀。

 

身心健康、长命,自始至终是人类勤奋追求完美的一种理想化。因此,自古以来人类探寻出了很多的养生秘诀,在其中,佛家和佛教信徒也累积了丰富多彩的健康养生核心理念和方式 。

 

一、佛家的健康养生核心理念

 

说白了养,便是维护保养、保养的含意;说白了生,便是性命、存活、生长发育的含意。养生术,便是依据性命存活演变的规律性,为做到维护保养人体、和睦精神、提高聪慧、延长寿命而产生的一系列基础理论和方式 。换句话说,它包含维护保养人体和修养精神2个层面。在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健康养生的国家,几千年来,产生了很多类别的丰富多彩的健康养生基础理论和方式 ,在其中道家健康养生侧重人体修练,儒家思想健康养生侧重社会道德修养,佛家健康养生侧重身口意三业转换,医药学健康养生侧重临床医学,民俗健康养生侧重好用,传统武术健康养生侧重技击。

佛家觉得,病症是人生道路必有的“生死轮回”四大苦之一,分成二种,一种是身病,一种是烦扰之处,在其中绝大多数的身病都和不正确的观念和个人行为相关,因而他们都能够根据修习获得医治。佛书中常会赞美佛祖有三十二种成年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因此我们在佛教寺院中见到的佛象或菩萨像,不但身型健壮、长相庄重,并且神色愉快、慈爱,这事实上体现了佛家针对身心健康的一种最大核心理念:在生理学上,眼耳鼻舌身五官端正,健硕、和睦;在心理状态上,刚毅永明,填满聪慧。要是勤奋修习,就可以做到那样一种心身和睦的身心健康情况。实际上,佛家僧团针对新遁入空门或求受比丘戒者也有五官端正、身体健康的规定。

 

当代人常说的健康养生两大出题为:1、“性命取决于健身运动”,2、“性命取决于休养”。前面一种侧重于外在的、生理学的加强;后面一种侧重于本质的、心理状态的修养。说白了“动形运动健身”、“静神养神”,二者都是有大道理,不可偏废。佛家修习以禅定为关键,健康养生当然以休养渐长,但针对健身运动的功效也是十分重视的。如佛家《大毗婆娑论》卷151提及“长命”的标准时表示:

“若有于寿,恒作、恒转,受作、受转;经行,处行;修梵行;食所宜、食应量,活者应熟、熟者弃之,于宜匪宜能审观查;服药业、用医言;避灾厄;远凶戏。从而等故,寿没中夭。”

这种标准具体来说便是:(1)常常做些积极的和团体规定的健身运动和劳动者;(2)交通出行要挑选适度的時间、路途和到达站;(3)要断除不正当性的色欲;(4)饮食搭配要适合、适当,防止过生过熟,要细心筹算适合不适合;(5)得病要服医师之药,照医生的话做;(6)要绕开灾难、厄难之事;(7)要杜绝危险的戏乐活动。

#p#小标题#e#

二、佛家防病的核心理念与方式

防病是健康养生的一个具体内容。现代科学科研成果说明,人的机体一般 具备强劲的人体免疫系统和康复治疗工作能力,也就是说,身体自身即有一个丰富多彩的药业库,防病的最好是方法便是不断加强和运用圆桌理论自具备的抗病性工作能力和康复治疗工作能力。佛家的修习在一定水平上具有了这类功效。

 

佛家将病症分成两类,一种是烦扰之处,一种是身病,觉得病症是由大家以往和如今不善的语言和个人行为导致的,而不善的言谈举止是由不正确的了解和不善的心理状态导致的,因而针对病症认为重在预防,从改变欠佳的心理状态和不善的言谈举止学起,而针对已转化成的病,也须正确对待,并从身心两层面源头治理。这类核心理念有益于改正大家只高度重视看病忽略预防疾病、不能根除、治身没治心的问题。

 

佛家说白了烦扰之处,并不是当代实际意义上的精神病或精神病,只是指大家心里不正确的了解和不健康的精神活动。佛家觉得,因为大家不可以正确对待人世间润街皆是姻缘标准的组成,实质是空是幻的大道理,妄起贪爱固执,而造成诸多危害心身、减少身体抗病性工作能力和康复治疗工作能力的苦恼。仅有根据对佛教的闻、思、修,着眼于持戒、习定、修慧,才可以转苦恼为菩堤(醒悟)、转凡夫为圣贤。

 

有关身病的病理学体制,佛家承继了印尼的旧思想,以组成身体的地、水、火、风四大因素(通称四大)的增损与均衡来多方面描述,觉得的大过盛,则会造成肿结厚重、人体枯瘠等一百零一种病;若水大过盛,则会造成痰积撑胀、腹痛下痢等一百零一种病;若上火过盛,则会造成煎寒壮热、支节皆痛等一百零一种病;若风大过盛,则会造成虚悬战掉、呕逆气短等一百零一种病。认为根据相对的调养或对治,使四大调合(均衡),则病症治愈。

 

发病的原因许多,佛家觉得关键有以下几大层面:

 

一、 风寒、影响寒湿等造成的四大不调。

 

二、 消极情绪造成的生理学混乱,如瞋恨、忧虑、焦虑情绪及其大喜大悲等。故《法句经》说:“恶生在心,还自坏形,如铁生垢,反食其身。”

 

三、 由贪瞋痴等苦恼造成的各种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如饮食搭配而致、劳累过度、贪淫过度、嗜酒等。《法句经》说:“贪淫致老,瞋恚发病,愚痴至死,除三得道成仙。”

 

四、 由以往和如今所造杀生、奸污、诈骗等恶业而感化的恶病或怨鬼盘绕。

#p#小标题#e#

五、 坐禅本可有利心身,但若调整不善,也易魂飞魄散,得各种各样“禅病”。

 

对于所述发病要素,佛家明确提出了自身的一套防病的方式 :

 

一、 医治四大、五脏失衡的病症,可选用下列方式 :(一)汤剂,包含草、木、金鼎等药。(二)中医针灸、推拿。(三)节食减肥或饮食疗法。(四)提升健身运动,如散散步、拜佛、瑜伽健身术、太极等。(五)静座、观想。

 

二、 医治业报所想的疑难问题顽疾,可选用悔恨、发善愿、皈依、诵经、拜佛、念经、持咒、修福回向等方式 。

 

三、 医治怨鬼恶神所做的病症,可选用持咒(大悲咒、楞严咒、准提咒等),念经(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地藏经等),诵经、观音菩萨名(药师佛、观世音菩萨等),诵三归、五戒、菩萨戒等。

 

四、 医治烦扰之处可根据闻法、念经、持戒、坐禅等方式 去除苦恼,自净作用其心。

 

三、佛家的行为准则与健康养生

 

大伙儿了解,做为一个佛家弟子或佛教信徒是有戒规规定的,换句话说要遵照一定的行为准则,其目地虽不取决于健康养生,但和人的身心健康、长命拥有紧密的关联,大家从这当中也可获得一些有利的启发。

#p#小标题#e#

佛家的戒条甚多,要求十分细,涉及到人的衣、食、住、行甚至起心动念。据律典载:僧戒广则無量,中则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略则二百五十戒;尼戒广则無量,中则八万威仪,十二万细行,略则三百四十八戒。针对众多的在家里佛教信徒,一般规定能遵照佛家基本的行为准则,即守五戒,行十善。五戒是: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十善是: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从以上的详细介绍得知,必要的个人行为控制或标准,针对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和睦拥有关键的实际意义。但理应强调,一切一种行为准则都是有一定的地区和时期局限。因而佛家从印尼传到我国几千年来,其行为准则慢慢造成了一些转变,产生了具备社会主义民主的森林规章制度,但戒条的基本规定和精神并沒有改变。

与凡俗的法律法规不一样,佛家的清规戒律是创建于佛家的信念和价值取向上,借助教徒的自觉自律和互相监管来执行的。诸多的清规戒律毫无疑问对人的精神和个人行为是一种拘束,若沒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沒有对戒条使用价值的真切了解,不可以掌握戒条的精神因人置宜、因时置宜地执行,仅仅机械设备、凑合地遵循戒条,那就是很痛楚的,乃至会危害身体健康。因而佛家的行为准则有一个怎样融入时期的问题。以往佛家对新遁入空门者规定五年学戒,离不了自身从学的师傅,目地是要使她们创建恰当、坚定不移的信念,真实了解戒条的精神与使用价值,进而尽快融入和融进寺庙僧团的日常生活。

 

根据对佛家养生秘诀的讲解,坚信大家都了解了怎样更强的健康养生,烦扰之处和身病全是大家生活起居中一直存有的,预防传染病也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当大量的掌握保健养生的方式 ,从不一样层面提高人体的抵抗能力。 

养生保健—佛教讲述防病治病之道...相似的小知识:

2012年春节期间,在曹操发迹的河北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发现了一巨大不规则的埋葬坑,内部惊现的近3 政治 2020-05-14 …

最近期间,在曹操发迹的河北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发现了一巨大不规则的埋葬坑,内部惊现的近3000件( 政治 2020-05-14 …

罪犯权利的物质保障包括( )。 A.伙食保障 B.生活设施保障 C.医疗保健保障 D.被服保障 公务员考试 2020-05-18 …

张某准备为妻子投保一份健康医疗保险,在投保之前向理财师咨询,在健康保险中,基本住院费用的支付 职业资格考试 2020-05-22 …

团体特种医疗费用保险不包括( )。A.团体长期护理保险B.团体牙科费用保险C.团体眼科保健保险D.团 职业资格考试 2020-05-22 …

团体特种医疗费用保险不包括( )。A. 团体长期护理保险B. 团体牙科费用保险C. 团体眼科保健保险 职业资格考试 2020-05-22 …

安全生产除了保障人员安全健康之外,还应避免( )。A.设施大量闲置 B.设备无形损耗C.产品 财会类考试 2020-05-30 …

求大神把这句翻译成英文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 其他 2020-07-03 …

在健康保险实务中,保险人对初次投保健康保险的被保险人都要规定一个等待期或观察期,则保险人做出这种规定 其他 2020-12-28 …

教师健康之如何保健 百科 2021-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