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孟子,离娄下中孟子认为羿有罪的理由是什么
题目详情
孟子,离娄下中孟子认为 羿有罪 的理由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不为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译:
逢蒙向羿学射箭,完全学会了羿的技术,他想到天下只有羿比自己强,于是杀害了羿.孟子说:“这件事羿也有过错.
公明仪说:“羿不该有什么罪过罢.”
孟子说:“过错小一点罢了,哪能说没有过错?郑国派子濯孺子侵犯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拿弓,我是必死无疑的了.’问他的驾车人:‘追我的人是谁?’驾车的说:‘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说:‘我能活了!’驾车的说:‘庾公之斯是卫国善于射箭的人;您(反而)说“我能活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子濯孺子说:‘庾公之斯是跟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跟我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正派人,他看中的朋友一定也是正派的.’庾公之斯追到跟前,说:‘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无法拿弓.’庾公之斯说:‘我向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传授的技术反过来伤害您.虽然这么说,可是今天这事,是国君交付的事,我不敢不办.’说完便抽出箭来,在车轮上敲,敲掉箭头,射了四箭之后返身回去了.”
评:
逢蒙艺成害师,历来为人所不齿,这本已是大家的共识,孟子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共有自取其祸的责任在内.乍一听来,我们会和他的学生公明仪一样认为没有什么道理,但仔 细想想,也就觉得并非没有道理了.比如说我们今天有些人“引 狼入室”,引小偷进家门,往往是由于房主人自己平时不谨慎,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带进屋,使之见财起意,产生歹心,结果发生 失窃甚至谋财害命的惨案.这能说房主人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 这还只包含了交往中要注意识人察人的一方面,没有包含对学生 进行品德教育方面的问题.如果并不只是教逢蒙箭术,而且也教 他做人的道理,简言之,既传艺,也传德,那也许就不会发生 已遭害的悲剧了吧.
所以,从逢蒙杀并这件事上,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方面的 教训:一方面,不仅选拔干部,交往朋友需要考察、认识人,就 是收学徒,招学生也同样需要慎重选择.另一方面,无论是教学 徒,教学生还是培养其他什么人,都一定要从德与才两个方面着 眼进行教育与培养,使之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只有做 到了这两个方面,才不会酿成祸端,使自己反遭其殃,后悔莫及. 当然,无论从我们今天的教育方针还是从我们的干部制度来 看,都是非常注意这两个方面的.只不过,实际操作中做得如何, 还有待调查研究.那就把孟子这段话,把逢蒙杀并这件事作为提 及我们注意的一份材料,一个经验教训吧.
就是说羿是自食其果,他教逢蒙射箭之道之前,只考虑到逢蒙的资质,没考虑到逢蒙的品德,才导致自己的杀身之祸.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不为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译:
逢蒙向羿学射箭,完全学会了羿的技术,他想到天下只有羿比自己强,于是杀害了羿.孟子说:“这件事羿也有过错.
公明仪说:“羿不该有什么罪过罢.”
孟子说:“过错小一点罢了,哪能说没有过错?郑国派子濯孺子侵犯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拿弓,我是必死无疑的了.’问他的驾车人:‘追我的人是谁?’驾车的说:‘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说:‘我能活了!’驾车的说:‘庾公之斯是卫国善于射箭的人;您(反而)说“我能活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子濯孺子说:‘庾公之斯是跟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跟我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正派人,他看中的朋友一定也是正派的.’庾公之斯追到跟前,说:‘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无法拿弓.’庾公之斯说:‘我向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传授的技术反过来伤害您.虽然这么说,可是今天这事,是国君交付的事,我不敢不办.’说完便抽出箭来,在车轮上敲,敲掉箭头,射了四箭之后返身回去了.”
评:
逢蒙艺成害师,历来为人所不齿,这本已是大家的共识,孟子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共有自取其祸的责任在内.乍一听来,我们会和他的学生公明仪一样认为没有什么道理,但仔 细想想,也就觉得并非没有道理了.比如说我们今天有些人“引 狼入室”,引小偷进家门,往往是由于房主人自己平时不谨慎,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带进屋,使之见财起意,产生歹心,结果发生 失窃甚至谋财害命的惨案.这能说房主人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 这还只包含了交往中要注意识人察人的一方面,没有包含对学生 进行品德教育方面的问题.如果并不只是教逢蒙箭术,而且也教 他做人的道理,简言之,既传艺,也传德,那也许就不会发生 已遭害的悲剧了吧.
所以,从逢蒙杀并这件事上,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方面的 教训:一方面,不仅选拔干部,交往朋友需要考察、认识人,就 是收学徒,招学生也同样需要慎重选择.另一方面,无论是教学 徒,教学生还是培养其他什么人,都一定要从德与才两个方面着 眼进行教育与培养,使之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只有做 到了这两个方面,才不会酿成祸端,使自己反遭其殃,后悔莫及. 当然,无论从我们今天的教育方针还是从我们的干部制度来 看,都是非常注意这两个方面的.只不过,实际操作中做得如何, 还有待调查研究.那就把孟子这段话,把逢蒙杀并这件事作为提 及我们注意的一份材料,一个经验教训吧.
就是说羿是自食其果,他教逢蒙射箭之道之前,只考虑到逢蒙的资质,没考虑到逢蒙的品德,才导致自己的杀身之祸.
看了 孟子,离娄下中孟子认为羿有罪...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问《圣经》中的“替罪羊”一词的英文怎么说? 2020-04-26 …
关于庖丁解牛中的理解第三段最后一句中的"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中"为之四顾"老师说是 2020-04-26 …
公司管理中行政管理的范围和含义.行政一词的在公司行政管理中的理解,公司行政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内容. 2020-05-16 …
公安机关对一起交通肇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做出了监视居住的决定,但后来却发现他在监视居住期间, 2020-05-19 …
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2020-06-04 …
古代法律中的“公罪”是指()的犯罪。A.侵犯公共利益B.侵犯朝廷C.破坏社会秩序D.官吏处理公事发生 2020-06-04 …
我国法律刑法中的"个罪"是什么含义?如“刑法分则条文对每一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作了明确的规定,为认定 2020-06-17 …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7·5”事件中的犯罪分子最终受到了 2020-07-29 …
下列犯罪中,( )的犯罪对象是该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2020-08-30 …
请问数学中的“理想”是哪个英文单词?理想,素理想,极大理想,零理想,这是数学中的一些概念,请问,这个 2020-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