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符合当时通知阶级的利益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D得到最高统治着的支持
题目详情
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当时通知阶级的利益 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得到最高统治着的支持
A符合当时通知阶级的利益 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得到最高统治着的支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第一,与倾慕汉族文化有关.孝文帝拓跋宏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对汉民族的文化极其崇拜.他从小由其祖母冯太后抚养,冯太后是汉族人,知书达理,聪明果断,曾执掌北魏大权二十多年,她参照汉族的文化制度,颁布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孝文帝在她的熏陶下,成长为汉文化忠实的推行者.
孝文帝说过:“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魏书·任城王传》),这段话清晰表明:为了向先进的汉文化学习,改变本民族的落后面貌,就必须迁都到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去,而洛阳是中国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迁都以后,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可见孝文帝迁都与其倾慕汉族文化有关.
第二,统治中原的需要.孝文帝是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他不愿仅仅做“夷狄”君王,还要做中国人的君王.要想做中国人的君王,自然要把国都放在中国正统的国都所在地更名正言顺.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这表明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北魏都城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他关于“帝宅”、“王里”的说法,说明他要通过迁都洛阳以获得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另外,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以后,连年对南齐用兵,直到卒于南征的军事行动中,可见孝文帝还希望通过迁都洛阳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第三,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平城偏北地寒,粮食产量非常有限.当时有人作《悲平城》诗:“悲平城,驱马入方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后来,作为京城的平城人口日益增多,官吏队伍逐渐庞大,粮食供给问题凸显出来.当时平城没有水陆漕运,交通极不发达,从关内运粮到平城,不仅费时费力消耗多,成本也极其昂贵.而洛阳处于北方的中心地带,平原地区,交通便利,迁都洛阳就解决了最根本的粮食问题.
第四,地理环境的影响.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制约着北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西岸,卧居中原,山川纵横,素有“九州暖地”之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自然成了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场所.曾是东周、东汉、曹魏等朝代的都城.孝文帝迁都洛阳真乃明智之举,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举措,不仅展现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其结果使洛阳在曹魏、西晋之后再度繁华、辉煌.
孝文帝还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①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
②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③友好交往: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即使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没有间断)
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说过:“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魏书·任城王传》),这段话清晰表明:为了向先进的汉文化学习,改变本民族的落后面貌,就必须迁都到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去,而洛阳是中国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迁都以后,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可见孝文帝迁都与其倾慕汉族文化有关.
第二,统治中原的需要.孝文帝是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他不愿仅仅做“夷狄”君王,还要做中国人的君王.要想做中国人的君王,自然要把国都放在中国正统的国都所在地更名正言顺.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这表明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北魏都城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他关于“帝宅”、“王里”的说法,说明他要通过迁都洛阳以获得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另外,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以后,连年对南齐用兵,直到卒于南征的军事行动中,可见孝文帝还希望通过迁都洛阳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第三,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平城偏北地寒,粮食产量非常有限.当时有人作《悲平城》诗:“悲平城,驱马入方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后来,作为京城的平城人口日益增多,官吏队伍逐渐庞大,粮食供给问题凸显出来.当时平城没有水陆漕运,交通极不发达,从关内运粮到平城,不仅费时费力消耗多,成本也极其昂贵.而洛阳处于北方的中心地带,平原地区,交通便利,迁都洛阳就解决了最根本的粮食问题.
第四,地理环境的影响.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制约着北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西岸,卧居中原,山川纵横,素有“九州暖地”之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自然成了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场所.曾是东周、东汉、曹魏等朝代的都城.孝文帝迁都洛阳真乃明智之举,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举措,不仅展现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其结果使洛阳在曹魏、西晋之后再度繁华、辉煌.
孝文帝还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①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
②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③友好交往: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即使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没有间断)
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大融合.
看了 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物理关于拔河的几个问题1.拔河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垂直地面向上的吗?质点在面上所受支持力方向不是过 2020-04-27 …
物理关于拔河的几个问题求指导!1.拔河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垂直地面向上的吗?质点在面上所受支持力方 2020-04-27 …
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属于()。A.积累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补偿性支出 D.非生产性支出 2020-05-19 …
属于预算外资金投资性支出的有( )。A.基本建设支出B.更新改造支出 C.科技三项费用 D.养路费支 2020-05-19 …
下列支出项目中,属于补偿性支出的是( )。A.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 B.企业挖潜改造支出C.抚恤和社会 2020-05-21 …
下列支出项目中,属于补偿性支出的是( )。A.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B.企业挖潜改造支出C.抚恤和 2020-05-30 …
一.现有a.b.c.三位老师参加民校联考试卷改阅.已知a老师单独改阅需10小时.b老师单独改阅需8 2020-06-13 …
物体沿粗糙的斜面上滑,到最高点后又滑回原处,则()A.上滑时重力的冲量比下滑时小B.上滑时摩擦力冲 2020-07-01 …
下列各项中,小企业的长期待摊费用不包括()A.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B.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 2020-11-21 …
4.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A、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B、业务招待费C、.无形资产 20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