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人之观于天地的之“之”是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吧?但是有什么好取消的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如果没有“之”那么“予独爱莲”也是一个完整句,所以要用“之”来取消
题目详情
古人之观于天地的之
“之”是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吧?
但是有什么好取消的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如果没有“之”那么“予独爱莲”也是一个完整句,所以要用“之”来取消句子独立性.
可是这句“之”貌似没有这种作用吧?
“之”是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吧?
但是有什么好取消的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如果没有“之”那么“予独爱莲”也是一个完整句,所以要用“之”来取消句子独立性.
可是这句“之”貌似没有这种作用吧?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是的.”之“在这里是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古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指的是用结构助词“之”嵌在主谓结构中间,使得本来可以独立成句的话变得语意未完,比如“父母爱子”,主语是“父母”,谓语部分是“爱子”,可以成为完整的句子,但中间加上个“之”,变成“父母之爱子”以后,语意就不完整了,变成一个偏正词组不能离开上下文而独立成句了,语法学界管这种现象叫“取消句子独立性”.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p461)说:“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细分起来,有两种情况:
第一,在一个分句的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表示语意未完,让读者或听者等待下文.例如: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四)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第二,这种“之”字又常常用在充当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例如: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公四年)
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礼记·檀弓下)
以上两例“之”处在作主语的主谓结构之间.
有时候,不是在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而是在主语和“于”字介宾词组之间用“之”字,这样形成的结构再作句子的主语.例如: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同上)
此外,作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也可用“之”字隔开: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宣公二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雕也.(论语·子罕)
唯恐缄滕扃鐍之不固也.(庄子·胠箧)
所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其”之“处在作主语的主谓结构之间,是取消主语“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独立性,使“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能够作为一个偏正词组独立担当整个句子中的主语成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是处于做宾语的“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个主谓结构之间,取消“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个主谓结构作为一个完整句子的独立性,令其可以做“予独爱”的宾语.可见
“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古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指的是用结构助词“之”嵌在主谓结构中间,使得本来可以独立成句的话变得语意未完,比如“父母爱子”,主语是“父母”,谓语部分是“爱子”,可以成为完整的句子,但中间加上个“之”,变成“父母之爱子”以后,语意就不完整了,变成一个偏正词组不能离开上下文而独立成句了,语法学界管这种现象叫“取消句子独立性”.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p461)说:“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细分起来,有两种情况:
第一,在一个分句的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表示语意未完,让读者或听者等待下文.例如: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四)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第二,这种“之”字又常常用在充当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例如: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公四年)
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礼记·檀弓下)
以上两例“之”处在作主语的主谓结构之间.
有时候,不是在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而是在主语和“于”字介宾词组之间用“之”字,这样形成的结构再作句子的主语.例如: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同上)
此外,作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也可用“之”字隔开: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宣公二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雕也.(论语·子罕)
唯恐缄滕扃鐍之不固也.(庄子·胠箧)
所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其”之“处在作主语的主谓结构之间,是取消主语“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独立性,使“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能够作为一个偏正词组独立担当整个句子中的主语成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是处于做宾语的“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个主谓结构之间,取消“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个主谓结构作为一个完整句子的独立性,令其可以做“予独爱”的宾语.可见
看了古人之观于天地的之“之”是放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材料一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材料一上 2020-04-27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小题。雕塑之美①北方古建筑往往以气势宏伟、色彩艳丽取胜,而岭南的一些古建筑 2020-05-14 …
传说古时候,捷克的公主柳布莎出过这样一道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个李子,取出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 2020-06-10 …
为什么这个不是古典概型?已知100个产品中又5个次品,现从中“有放回”地取3次,每次任取一个,求在 2020-06-10 …
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A.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B.在会宁称帝,建立金C.建立元朝D.统一 2020-06-12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历史上,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A.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 2020-06-12 …
五一假期,小明和家人旅游,他给父母在一座古塔前拍照留影时,发现古塔照不全,要想取到全景,他应(靠近 2020-06-17 …
按要求写古诗某同学不思进取,虚度光阴,请用学过的一句古诗劝劝他.昨夜一场大雪,我不禁地吟诵起岑按要 2020-07-08 …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王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 2020-11-27 …
古井阅读答案古井我们村的东头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2020-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