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题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
|
|
| ||||||||||||||||||||||||||||||||||||||||||
解析:
| (1) | 1.忍受 2.藏在袖中 3.授予官职 4.表彰、表扬(4分) |
| (2) | (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重点词:加、目,语句通顺,3分) (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虚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重点词:伏为敬辞,表示对君王的敬偎,不译;愿:希望:“以……为”的句式;语句通顺,3分) |
| (3) | 张养浩上疏给拜住,经由拜住给皇帝上疏,不是直接给皇帝上疏。 |
| (4) | (都表承接:就)(A:那与他的;C:表因果关系与表转折关系;D:替与表被动) |
| (5) | 幼年还人钱币,显示其品行端正:“读书不辍”显示其学习勤奋;任堂邑县令时,“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和惩罚李虎同党,显示他熟悉民情、明析是非善恶;元夕花灯事件显示他的敢于直谏;关中做官时散家财救济穷人显示他体恤百姓疾苦,勇于行义等。(任选两点,意对即可) 附译文: 张养浩,宇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张养浩被选授为堂邑县尹。上任后首先拆毁了滥设的祠庙30多所,免除曾经做过盗贼的人初一、十五参见县尹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老百姓,因为饥寒所逼迫,不得已而做了盗贼。既然已经按照刑罚对他们进行了惩处,还把他们看作盗贼,这是断绝了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盗贼们感动得哭了。他们互相告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党羽凶恶残暴,为害百姓,人民无法忍受这种痛苦,原先的县尹没有一个敢于追查的。张养浩到来后,将李虎及其党羽都依法处治,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 花灯 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威严的 宫廷 中更应当谨慎。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得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并且赏赐了一件用贵重的丝织品做成的朝服,一匹帛,用来表扬他的敢于直谏。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皇帝特地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便将家中财产分给村中的穷人,登车上路,遇到饥饿的人便救济他们,遇到死人便加以埋葬。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老百姓拿着钞票出来买粮,(钞票)稍微有些不清便不能用,到府库去兑换,那些狡猾的官吏存心骗人,换十贯钱他们给五贯,许多天得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艰难。于是张养浩便检查府库中文字清楚可以检验的钞票,在钞票的背后加盖官印,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背后的印记 出售 粮食,去府库验明数目以换取银两。于是官吏不敢再舞弊了。张养浩又带领富人拿出粮食。张养浩听说民间有为了奉养母亲而样死自己儿子的人,他为此大为悲痛,拿出自己个人的钱接济那个人。 张养浩到任四个月,没有在家里住过,只在衙门里歇宿,一天到晚没有稍微的懈怠。于是卧病不起,去世时六十岁。陕西人像失去了父母一样伤心。 |
各个事物存在都有所意义 那么人类存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就好像观察者和被观察者 我们是观察者 还是被 2020-05-16 …
遭遇是褒义还是贬义词 2020-06-06 …
英语翻译有盗牛被枷者,亲友问曰:“汝犯何罪至此.”盗牛者曰:“偶在街上走过,见地下有条草绳,以为没 2020-06-28 …
《易乾文言》曰“义者,利之和也”,有人也说成:“利者,义之和也“.到底是”义“者,还是”利“者? 2020-06-30 …
小池、寻隐者不遇的作者还有游子吟还有示儿的作者。回答的时候能不能像这样:比如,红楼梦对曹雪芹这样 2020-07-26 …
在主题班会上,小明说:“遇到正义行为,我们要支持;遇到非正义行为,我们要勇敢地冲上去.”你赞同这种. 2020-11-02 …
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今义:(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今义:(3)稍稍宾客其父古义 2020-11-03 …
你是个乐观的人吗?你是个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你透过亮丽还是灰暗的镜子来看待人生?1.如果半夜里 2020-11-0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遇者,不期而会也。”(《论语?义疏》)人在旅途,遇无数人,遇无数事, 2020-11-27 …
请问这篇文章选自哪里?如何为仁?忠恕之道.如何为智?进退之道……仁智之道如何为仁?忠恕之道.如何为智 2020-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