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有德者必有言赏析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题目详情
有德者必有言赏析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本章谈“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
在孔子文化中,“德”与“仁”通常是同义词,“为政以德”即“为政以仁”.德通常也称为“仁德”.“言”与“智”相通,智者多言,言者必有智,智者必有言,智者不失言,一言既出,即知是否为智,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篇》)“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子张篇》)“智”“言”相通.实际上本章所谈的就是“仁”与“智”与“勇”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仁、勇、智,“仁”乃“全德”之谓也.“仁德”包涵勇德,智德,仁者高于智者,智者高于勇者,也就是说勇不如智,智不如仁.仁者比勇者又高出一等境界.《述而》有一段对话,表明孔子对颜渊和子路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孔子对仁者与勇者之境界高低的不同评价:“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这里,孔子赞扬了颜渊的君子之仁,嘲笑了子路的匹夫之勇.所以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关于“言”“德”“仁”“勇”的关系.《论语集释》引李充说:“甘辞利口,似是而非者,佞巧之言也.敷陈成败,合连纵横者,说客之言也.凌夸之谈,多方论者,辨士之言也.德音高合,发为明训,声满天下,若出金石,有德之言也.故有德必有言,有言不必有德也.陆行而不避虎兕者,猎夫之勇也.水行不避咬龙者,渔父之勇也.锋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顺大难而不戄者,仁者之勇也.故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不仁.”
在孔子文化中,“德”与“仁”通常是同义词,“为政以德”即“为政以仁”.德通常也称为“仁德”.“言”与“智”相通,智者多言,言者必有智,智者必有言,智者不失言,一言既出,即知是否为智,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篇》)“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子张篇》)“智”“言”相通.实际上本章所谈的就是“仁”与“智”与“勇”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仁、勇、智,“仁”乃“全德”之谓也.“仁德”包涵勇德,智德,仁者高于智者,智者高于勇者,也就是说勇不如智,智不如仁.仁者比勇者又高出一等境界.《述而》有一段对话,表明孔子对颜渊和子路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孔子对仁者与勇者之境界高低的不同评价:“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这里,孔子赞扬了颜渊的君子之仁,嘲笑了子路的匹夫之勇.所以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关于“言”“德”“仁”“勇”的关系.《论语集释》引李充说:“甘辞利口,似是而非者,佞巧之言也.敷陈成败,合连纵横者,说客之言也.凌夸之谈,多方论者,辨士之言也.德音高合,发为明训,声满天下,若出金石,有德之言也.故有德必有言,有言不必有德也.陆行而不避虎兕者,猎夫之勇也.水行不避咬龙者,渔父之勇也.锋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顺大难而不戄者,仁者之勇也.故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不仁.”
看了有德者必有言赏析原文子曰:“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翻译下面文言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020-05-16 …
下列对《孟子》经典语录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所说 2020-06-13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 2020-06-18 …
有德者必有言赏析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020-11-08 …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求现代文解释. 2020-11-08 …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内有许多含有“仁”和“德”两字的牌匾,还有以“仁 2020-11-13 …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内有许多含有“仁”和“德”两字的牌匾,还有以“仁 2020-11-13 …
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朱熹的这句话强调的是A 2020-11-21 …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北京同仁堂见证了中国300多年的社会变迁。片断一166 2020-11-28 …
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他强调的是A.“理”是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