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一直以来我有个疑问:佛教关于众生平等为什么不包括草木?草木也是一种生命.这个大家都知道.草木也有情,这点我坚信.如果算上草木,那众生平等对于学佛的人来说岂不是一句空谈?众生平等
题目详情
一直以来我有个疑问:佛教关于众生平等为什么不包括草木?草木也是一种生命.这个大家都知道.草木也有情,这点我坚信.如果算上草木,那众生平等对于学佛的人来说岂不是一句空谈?众生平等估计只有造物主才能说了.我们作为众生之一恐怕做不到这点.就此疑惑以请教有缘见此贴的高僧大德~
注:此贴纯粹用作交流,抱着其他目的的请不要进来发表无关言论.
注:此贴纯粹用作交流,抱着其他目的的请不要进来发表无关言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关于众生平等与素食
动物和植物都有生机,这个是肯定的,都是众生,动物术语叫做有情众生,植物叫无情众生,这个细说又牵涉很多,可能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以先带过.
从佛教角度说,动物有神识(灵魂),植物没有神识.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说,动物有动物神经,被杀会有极度的痛苦,植物没有动物神经,起码被杀不会有那种极度的痛苦.
其实真正修行人,连一棵小草都不忍心伤害.《楞严经》云:「清净比丘,不踏生草」.
这其实是一个学佛境界深浅广狭不同的问题.
对于高标准来说,例如极乐世界的菩萨,是不用吃任何有形的食物的,他们“以意为食”(详见《无量寿经》)但是对于初学,是肯定要吃东西的,不吃是会死人的,不吃饭,没学到高段就死了,又要隔阴之谜,推倒重来.
所以释迦牟尼佛循序渐进地教我们,开始可以先吃素食,慢慢过渡到素食量减少(阿罗汉比人吃得少),乃至到极乐世界做菩萨做佛,就完全不用吃有形的食物了.
是慢慢循序渐进做到众生平等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我们去做,但做的不圆满,但方向是明确的.
很实在地说,我们暂时还只是人,要维持基本生命就必须进食,的确会伤害一部分众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所以佛两害相权取其轻,教我们肉食与素食之间,素食是比较可以接受的.
其实这个也只是暂时的,到我们修成了,到一些高阶天人,乃至佛菩萨,那时候就不需要吃了.
正如《大学》所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还是那句,是一个深浅次第,先后的问题而已.
+++++++++++++++++++++++++++++++++++++++++++++++++++++++++++++++++++++++
再说说众生平等
宇宙的本质,是一元的世界,是没有分别的,也就是绝对的平等.
但是我们的确开始是会从二元去了解,从二元去描述一元世界.
一元的世界,没有分别,也不存在数字、文字,所以我们必须从二元开始,藉此了解一元.
佛法是教育,其内容就是描述上述一元的宇宙本质.
从这套在这套教育里面,上面也说了,必须从二元去描述一元,所以描述里面,一般把宇宙全体,归纳为三个方面,六个字:事理、性相、因果.
这套森罗万象的教育,如果真是了解的话,就知道它包括事物的一体两面,两面都描述到了.
我们回到这三个方面,六个字:事理、性相、因果.
众生平等,无有分别,是说本质,我们本质的佛性,真如本性,就是理上,性上是平等的.
不平等的,有分别,是事、相上.人人善根因缘福德都不同,高矮胖瘦、贫富贵贱不同,这个也是事实.
事理、性相、因果都是同时存在的,我们要清楚明白,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关于这方面,不同角度去论述,得出的答案都不同,从事上说?从理上说?从性上说?还是从相上说,都有不同答案.都是不矛盾的.
宇宙间本来就没有矛盾,矛盾是我们自己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
真能把宇宙的方方面面都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明白人,就是佛,那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和谐,自然而然就没有矛盾了.
动物和植物都有生机,这个是肯定的,都是众生,动物术语叫做有情众生,植物叫无情众生,这个细说又牵涉很多,可能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以先带过.
从佛教角度说,动物有神识(灵魂),植物没有神识.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说,动物有动物神经,被杀会有极度的痛苦,植物没有动物神经,起码被杀不会有那种极度的痛苦.
其实真正修行人,连一棵小草都不忍心伤害.《楞严经》云:「清净比丘,不踏生草」.
这其实是一个学佛境界深浅广狭不同的问题.
对于高标准来说,例如极乐世界的菩萨,是不用吃任何有形的食物的,他们“以意为食”(详见《无量寿经》)但是对于初学,是肯定要吃东西的,不吃是会死人的,不吃饭,没学到高段就死了,又要隔阴之谜,推倒重来.
所以释迦牟尼佛循序渐进地教我们,开始可以先吃素食,慢慢过渡到素食量减少(阿罗汉比人吃得少),乃至到极乐世界做菩萨做佛,就完全不用吃有形的食物了.
是慢慢循序渐进做到众生平等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我们去做,但做的不圆满,但方向是明确的.
很实在地说,我们暂时还只是人,要维持基本生命就必须进食,的确会伤害一部分众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所以佛两害相权取其轻,教我们肉食与素食之间,素食是比较可以接受的.
其实这个也只是暂时的,到我们修成了,到一些高阶天人,乃至佛菩萨,那时候就不需要吃了.
正如《大学》所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还是那句,是一个深浅次第,先后的问题而已.
+++++++++++++++++++++++++++++++++++++++++++++++++++++++++++++++++++++++
再说说众生平等
宇宙的本质,是一元的世界,是没有分别的,也就是绝对的平等.
但是我们的确开始是会从二元去了解,从二元去描述一元世界.
一元的世界,没有分别,也不存在数字、文字,所以我们必须从二元开始,藉此了解一元.
佛法是教育,其内容就是描述上述一元的宇宙本质.
从这套在这套教育里面,上面也说了,必须从二元去描述一元,所以描述里面,一般把宇宙全体,归纳为三个方面,六个字:事理、性相、因果.
这套森罗万象的教育,如果真是了解的话,就知道它包括事物的一体两面,两面都描述到了.
我们回到这三个方面,六个字:事理、性相、因果.
众生平等,无有分别,是说本质,我们本质的佛性,真如本性,就是理上,性上是平等的.
不平等的,有分别,是事、相上.人人善根因缘福德都不同,高矮胖瘦、贫富贵贱不同,这个也是事实.
事理、性相、因果都是同时存在的,我们要清楚明白,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关于这方面,不同角度去论述,得出的答案都不同,从事上说?从理上说?从性上说?还是从相上说,都有不同答案.都是不矛盾的.
宇宙间本来就没有矛盾,矛盾是我们自己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
真能把宇宙的方方面面都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明白人,就是佛,那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和谐,自然而然就没有矛盾了.
看了 一直以来我有个疑问:佛教关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语文问题说出下面“为”的意义与作用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2.不足为外人道也3.必为有窃疾矣4.武 2020-05-14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咏怀阮籍①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 2020-06-18 …
命题“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你认为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如果你认 2020-06-20 …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赏析如题谢谢了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赏析一下这一句,100~ 2020-07-05 …
命题“若a是自然数,则代数式(5a+2)(5a+1)+3的值是5的倍数”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认 2020-07-08 …
已知命题,如图,点ADB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BE,∠A=∠FDE,则△ABC对应△DEF,判 2020-07-13 …
如果命题“”为假命题,则()A.均为假命题B.均为真命题C.中至少一个为真命题D.中至多有一个为真 2020-08-01 …
判断命题如果a的3次方=b的3次方,那么a=b如果a是不等与0的数,那么(a+1)的平方一定大于a 2020-08-01 …
关于逆否命题与原命题一个命题为原命题,则和它互为逆否命题的命题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原命题和逆否命题 2020-08-01 …
1.命题“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的逆命题为?2.如果我们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视为原命题 2020-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