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下一句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题目详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下一句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注释
[1]春风:一本作“东风”.
[2] 《折柳》:即《折杨柳》,曲名.相传西汉张骞入西域得《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其中有《折杨柳》.梁鼓角横吹曲也有《折杨柳》.清商曲有《攀杨枝》、《月节折杨柳》、《小折杨柳》诸曲.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注释
[1]春风:一本作“东风”.
[2] 《折柳》:即《折杨柳》,曲名.相传西汉张骞入西域得《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其中有《折杨柳》.梁鼓角横吹曲也有《折杨柳》.清商曲有《攀杨枝》、《月节折杨柳》、《小折杨柳》诸曲.
看了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高空中的飞机驾驶员能根据逆风或顺风飞行判断飞机两侧的气压高低,或者根据飞机两侧的气压高低,判断飞 2020-05-13 …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乘坐的“神州()”载入飞船,绕地2003年10月15日,我国 2020-05-13 …
飞行员在空中寻找成功返回地面的载入飞船“神州五号”,观察范围是一个圆,如图,设飞机的高度h=480 2020-05-13 …
wow为什么我的飞行速度这么慢在潘达利亚,飞行点往别地飞,发现后面有一个人也是飞行点的.但他比我快 2020-05-16 …
两平行金属板之间存在匀强电场,一带电粒子以初动能Ek沿垂直电场线方向飞入,飞离电场时动能为初动能的 2020-06-03 …
求详细解答:2008年9月25日21时10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七号 2020-06-09 …
安于途中非常急!1)从起点到终点,其距离就是途中.(2)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 2020-06-10 …
安于途中短文阅读答案(1)从起点到终点,其距离就是途中.(2)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 2020-06-10 …
飞机飞的时候,后面的白线是什么就是天空飞过的飞机,后面有长长的白色烟?为什么有的有有的没有,为什么 2020-07-08 …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坠毁.据专家推断,这次失事的主要原因是航天飞机的隔热层在起飞时受燃料 2020-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