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中国汉字的写法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题目详情
中国汉字的写法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中国古文正规的书写方式是:竖书成行,自上而下写满一行后,再自右向左换行.由于汉字的特点,既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竖排成行;同时,汉字也并一定非竖写不可,同样可以横写,既可以自左而右,也可以自右而左横排成行.在历史上,除正规的竖写方式之外,偶而也见有横写的,例如对联中的横幅必须横写.
最早提议汉文横书的是陈嘉庚先生,那是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陈嘉庚正式向大会提出了中文书写应统一由左而右横写的提案.1955年1月1曰,《光明曰报》首次采用把从上到下竖排版改变为横排版,并刊登一篇题为《为本报改为横排告读者》的文章:“我们认为现代中国报刊书籍的排版方式,应该跟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它的需要而改变,应该跟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中国文字的横排横写,是发展趋势.”著名学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称人的两眼是横的,眼睛视线横看比竖看要宽,阅读时眼和头部转动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劳,各种数、理、化公式和外国的人名、地名排写也较方便,同时还可提高纸张利用率.《光明曰报》率先实践后,到1955年11月,中央级17种报纸已有13种改为横排.1956年1月1曰,《人民曰报》也改为横排,至此,全国响应.
从竖到横的排列阅读,对中国文字的书写方式是个极大的变革.有人专门搞了一次专项实验:挑选10名高三优等生,分男女两组,让他们阅读从同一张《中国青年报》上精心选择的抒情短文.结果差距明显:横排版的阅读速度是竖排版的1.345倍.有人开玩笑说,直到汉字改为横写,我才知道自己的眼睛原来是横着长的.还有人调侃,人家西方人的文字是横写的,读者一边阅读一边摇头,意思是在说“不对,不对,不是这样!”,因而才有否定前人,独树新解的创新意识;中国的古是竖写的,读者读者一边阅读一边点头,意思是说“对,对,就是这样!”,因而才有迷信前人,墨过成规的保守意识.
上述说法都有几分道理,也正好被某些民族虚无主义者用来作为攻击我们祖先的把柄,所谓我们的祖先笨到都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怎么长的.因此有必要为古人分辩一二,否则,让那些骂祖宗的声音天天刺人耳膜,岂不是失责吗?
前面提到郭沫若先生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大有跟风之嫌,郭先生本人是研究古文字的大家,仅在汉文横排己成定局的时刻凑上一嘴,为之助阵,却并没有见到郭先生仔细分析古汉文竖写原因.以郭先生的影响,如果当初能够科学地全面地分析古文竖写和现今改为横排的原因(本人孤陋寡闻,未见相关资料),那么就不会为民族虚无主义者留下把柄了,至少在汉字书写方式上如此.
抛开排版印刷不谈,仅就汉字的书写来说,汉字是最适合竖行书写的.在竖行书写的方式下,汉字写起来流畅连贯,有一气呵成之势,横行书写则容易出现停顿现象,难成气势.所以,书法作品大都是竖行书写的,偶见横行作品,其艺术性也往往比不上竖行作品.其中的原因是,汉字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适合竖行书写的特点.汉字由横、竖、撇、捺、折五种基本笔画组成,这些笔画互相交错进行二维布置.写汉字时,总是由左角或上面起笔,收笔处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右上角补上一点,或向右上提笔带出弯钩,这类字适合在右边横着写下一个字,但其仅占汉字的少部分;另一类是在右下角或下面收笔处,或者收笔于中间,这类字适合在下面竖着写下一个字,占汉字的大部分.这里所说的仅是汉字适合竖行书写的原因,汉字竖行书写是历史原因决定的.抛开历史谈科学性,就像嘲笑秦始皇不坐飞机一样无理.
现今被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钟鼎文).甲骨和钟鼎都不是正常的书写材料,前者只是刻上卜辞用来占卜吉凶的,后者则是写有铭文的器物,而真正的书写材料是专用于写字以记事或记言的东西.曰常经验告诉我们,人们总是按照习惯行事的.由于甲骨文和金文大都是竖行书写,说明当时人们习惯于竖行书写,而这种习惯则源自当时的正常书写工具和材料.根据竖行书写的习惯,我们有理由推测,至少在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形成完善熟练的书写技术体系.这样书写体系就是,用刀子作书写工具,用竹片或窄木板(条)作书写材料,用小刀在竹片木板(条)上刻划出字迹.
最早提议汉文横书的是陈嘉庚先生,那是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陈嘉庚正式向大会提出了中文书写应统一由左而右横写的提案.1955年1月1曰,《光明曰报》首次采用把从上到下竖排版改变为横排版,并刊登一篇题为《为本报改为横排告读者》的文章:“我们认为现代中国报刊书籍的排版方式,应该跟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它的需要而改变,应该跟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中国文字的横排横写,是发展趋势.”著名学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称人的两眼是横的,眼睛视线横看比竖看要宽,阅读时眼和头部转动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劳,各种数、理、化公式和外国的人名、地名排写也较方便,同时还可提高纸张利用率.《光明曰报》率先实践后,到1955年11月,中央级17种报纸已有13种改为横排.1956年1月1曰,《人民曰报》也改为横排,至此,全国响应.
从竖到横的排列阅读,对中国文字的书写方式是个极大的变革.有人专门搞了一次专项实验:挑选10名高三优等生,分男女两组,让他们阅读从同一张《中国青年报》上精心选择的抒情短文.结果差距明显:横排版的阅读速度是竖排版的1.345倍.有人开玩笑说,直到汉字改为横写,我才知道自己的眼睛原来是横着长的.还有人调侃,人家西方人的文字是横写的,读者一边阅读一边摇头,意思是在说“不对,不对,不是这样!”,因而才有否定前人,独树新解的创新意识;中国的古是竖写的,读者读者一边阅读一边点头,意思是说“对,对,就是这样!”,因而才有迷信前人,墨过成规的保守意识.
上述说法都有几分道理,也正好被某些民族虚无主义者用来作为攻击我们祖先的把柄,所谓我们的祖先笨到都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怎么长的.因此有必要为古人分辩一二,否则,让那些骂祖宗的声音天天刺人耳膜,岂不是失责吗?
前面提到郭沫若先生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大有跟风之嫌,郭先生本人是研究古文字的大家,仅在汉文横排己成定局的时刻凑上一嘴,为之助阵,却并没有见到郭先生仔细分析古汉文竖写原因.以郭先生的影响,如果当初能够科学地全面地分析古文竖写和现今改为横排的原因(本人孤陋寡闻,未见相关资料),那么就不会为民族虚无主义者留下把柄了,至少在汉字书写方式上如此.
抛开排版印刷不谈,仅就汉字的书写来说,汉字是最适合竖行书写的.在竖行书写的方式下,汉字写起来流畅连贯,有一气呵成之势,横行书写则容易出现停顿现象,难成气势.所以,书法作品大都是竖行书写的,偶见横行作品,其艺术性也往往比不上竖行作品.其中的原因是,汉字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适合竖行书写的特点.汉字由横、竖、撇、捺、折五种基本笔画组成,这些笔画互相交错进行二维布置.写汉字时,总是由左角或上面起笔,收笔处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右上角补上一点,或向右上提笔带出弯钩,这类字适合在右边横着写下一个字,但其仅占汉字的少部分;另一类是在右下角或下面收笔处,或者收笔于中间,这类字适合在下面竖着写下一个字,占汉字的大部分.这里所说的仅是汉字适合竖行书写的原因,汉字竖行书写是历史原因决定的.抛开历史谈科学性,就像嘲笑秦始皇不坐飞机一样无理.
现今被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钟鼎文).甲骨和钟鼎都不是正常的书写材料,前者只是刻上卜辞用来占卜吉凶的,后者则是写有铭文的器物,而真正的书写材料是专用于写字以记事或记言的东西.曰常经验告诉我们,人们总是按照习惯行事的.由于甲骨文和金文大都是竖行书写,说明当时人们习惯于竖行书写,而这种习惯则源自当时的正常书写工具和材料.根据竖行书写的习惯,我们有理由推测,至少在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形成完善熟练的书写技术体系.这样书写体系就是,用刀子作书写工具,用竹片或窄木板(条)作书写材料,用小刀在竹片木板(条)上刻划出字迹.
看了 中国汉字的写法是从右到左、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老家村名里有个字是这样写的,左边偏旁是石,右边是个念,写出来是这样的(石念).字典里,输入法里都没 2020-05-14 …
拨字和发字的五笔的打法怎么不一样呢求助好像两个字的打‘发’发乙丿又丶而‘拨’字的打法;是扌乙攵丶百 2020-05-15 …
为什么日语里有些句子写法一样,意思却不一样例如“我已经干完了”和“我说了”,只是读音不一样而已,日 2020-05-16 …
Icy这个英文名字怎么样?很喜欢这个英文名字.读音和写法都很完美.但我的工作是商务中心.名字的意思 2020-05-17 …
请问一个"口”字+一个“靓”字合起来用输入法怎样拼sh是有那个字的,是白话说法而已, 2020-05-17 …
“钢”字的造字法类型请问“钢”字的造字法类型是会意字还是形声字?怎样区分会意字和形声字? 2020-06-03 …
关于概率论的一个简单概率问题.我们知道,用1,2,3三个数可以组成六种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我像这 2020-06-10 …
怎样查字典?怎样用部首检字法查“辉”字 2020-06-13 …
你和您这两字用法有什么区别突然发现你和您两字是不一样的,但具体是怎样的不同用法?求解释 2020-06-17 …
对外汉语关于“很”字的用法今天给学生讲一个问题让我颇为头疼,就是关于“很”字的用法例句:那个人长得 2020-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