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①距离控制在余华小说里表现为不动声色的冷漠叙述。余华笔下的世界是躁动不安的,暴力、死亡、癫狂、欲望、宿命等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距离控制在余华小说里表现为不动声色的冷漠叙述。余华笔下的世界是躁动不安的,暴力、死亡、癫狂、欲望、宿命等构成了余华先锋小说永恒的母题。然而,余华的叙述方式却是极为冷漠的,以至于余华被广泛地认为“血管里流的不是热血,而是冰渣子”。
②布斯在其论著《小说修辞学》中,根据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将小说的叙事方式分为人格化的叙述和非人格化的叙述两种。人格化的叙述指的是作者或叙述人经常介入故事,在故事叙述中直接现身说法的叙述方式。与余华同时期或较早的中国当代作家采用的大多为人格化的叙述方式——伤痕和反思作家经常在故事中穿插自己的主观评价或政治宣言。非人格化的叙述者则一般不介入故事,而是隐藏在幕后。现代作家尊崇的,是后一种叙述方式,他们认为加强逼真感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减少作者干预,隐藏叙述行为。正如布斯所言:“在任何情况下不要直接向读者说话,避免写任何会提醒他是在读小说的语句。”巴赫金也说:“小说语言在不事模拟讽刺、不表讥笑的情况下,它也宁愿完全不带任何情绪,只是冷静地叙述。”
③这种颠覆传统叙事,冷静、抽离的非人格化叙述被余华所继承并推向极致。余华在创作谈中写到:我喜欢这样一种叙述态度,通俗的说法便是将别人的事告诉人,而努力避免另一种叙述态度,即将自己的事告诉别人。即使是我个人的事,一旦进入叙述我也将其转化为别人的事。我寻找的是无我的叙述方式……在叙述过程中,个人经验转换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尽可能回避直接的表达。余华所指的无我的叙述方式便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叙述模式。作者退出了作品,作者与作品之间设置了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在讲故事时,永远“保持着那种冷静、客观、自制,对大痛苦与大悲哀无动于衷的外表,一副绝不悲天悯人的旁观者逍遥姿态”。这个第三者自作陈述,而排除任何一种价值判断,甚至除去一切带有明显情感色彩的语言。这种叙述的方式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显然是非主流的,余华正是通过这种无我的叙述方式向人们认可的传统叙事手法进行挑战。
④余华先锋小说中的叙述者具有中立性、公正性和冷漠性等明显特征,无论所讲述的事件是如何的残酷血腥,他始终是平静而沉着的。他以细腻的笔触将一切的残忍冷静地刻画出来。在《现实一种》中,叙述者细致地展示了山岗的遗体被医生解剖的过程。在《古典爱情》中,叙述者绘声绘影地叙写了菜人被肢解的惨状。残酷的迫害几乎成了余华小说的顽念,细节的冷静描绘更加加重了残酷的压力。叙述者由始至终扮演的是一个置身事外、不动声色的“局外人”,一丝不苟地记录每一个不寒而栗的细节。他用一种很从容的节奏来正面叙述,没有夸张,没有渲染,一切似乎笼罩在一种祥和之中,但实际上却发生了一个尖锐的反讽和二元对立:余华的叙述语言是平静安宁的,但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和事件是暴烈而混乱的。无我叙述方式的使用造成了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严重剥离和断裂,构成了小说内部的张力,而这种张力正是读者在阅读余华小说时感到极为不安的主要因素之一。余华正是通过叙述方式的革新颠覆传统的叙述模式,同时也瓦解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使读者在阅读中对自己深信不疑的种种信念产生疑问,与作者共同面对这些困惑。
4.从原文看,下列对“无我的叙述方式”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尽可能回避直接的表达,让作者退出了作品,在作者与作品之间设置一个第三者。
B.让第三者来讲故事,不作任何一种价值判断,除去一些带有明显情感色彩的语言。
C.是一种非人格化叙述模式,叙述者隐藏在幕后,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事告诉别人。
D.是一种非主流的叙述方式,写作者冷漠、残酷、自私,距离的控制上较冷静客观。
5.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先阐述距离控制在余华作品中的表现,接着总结余华笔下的世界及其作品母题的特点,最后指出余华作品的叙述方式是极为冷漠的。
B.第二段从布斯对现代小说叙述分类入手,进而介绍了人格化与非人格化这两种叙述方式,并引用相关言论对非人格化的叙述方式加以阐释。
C.第三段先指出余华是怎样继承并发展非人格化现代小说叙述模式,接着对在中国文坛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的这种叙述模式的内涵加以阐释。
D.第四段先概括余华先锋小说中叙述者呈现的特征,接着引述事例对其作品叙述方式革新所带来的作用如构成小说内部张力等方面加以阐释。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3分)
A.在故事中穿插自己的政治宣言是人格化叙述方式的最主要手段,这种叙述方式要求作者和叙述人常常介入故事。
B.现代作家大都认为,减少作者的干预,隐藏叙述行为是非人格化的叙述方式用来加强作品真实感的唯一策略。
C.余华笔下躁动不安的世界与第三者没有夸张、没有渲染的不动声色的冷漠叙述,形成了尖锐的反讽和二元对立。
D.革新传统的人格化叙述方式,能瓦解读者的阅读习惯,让读者对自己坚信不疑的信念生发疑问,从容面对困惑。
5.C
6.C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要看清题干要求,“我寻找的是无我的叙述方式”,而这句话出现在第三段余华的话中,由此也提示了答题的范围。首先要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A项的内容就紧跟在“我寻找的是无我的叙述方式”这句话的后面,原句是“余华所指的无我的叙述方式便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叙述模式。作者退出了作品,作者与作品之间设置了一个第三者”,选项与此一致。B项“除去一些带有明显情感色彩的语言”错误,文中原句是“这个第三者自作陈述,而排除任何一种价值判断,甚至除去一切带有明显情感色彩的语言”。C项“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事告诉别人”错误,文中原句是“通俗的说法便是将别人的事告诉人……即使是我个人的事,一旦进入叙述我也将其转化为别人的事”,可见这其中包括别人的。D项“写作者冷漠、残酷、自私”错误,文中说的是叙述者的一种叙述的态度,并非是写作者本人“写作者冷漠、残酷、自私”。故答案选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解析:本题是考查文章的思路。解答本题一定要浏览文本,了解大体的思路,然后将选项的内容与文章进行比较。C项“接着对在中国文坛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的这种叙述模式的内涵加以阐释”错误,文中第三段说“这种叙述的方式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显然是非主流”,这里有一个限制词“在当时的中国”,选项中说“一直”,太过绝对化。故选C。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需核对选项与原文表述上的不同。A项“在故事中穿插自己的政治宣言是人格化叙述方式的最主要手段”错误,文中第二节说的是“与余华同时期或较早的中国当代作家采用的大多为人格化的叙述方式——伤痕和反思作家经常在故事中穿插自己的主观评价或政治宣言”,文中说的是“与余华同时期或较早的中国当代作家”,选项说的是“人格化叙述方式”,扩大了这一范围。B项“唯一策”错误,文中第二段说的是“他们认为加强逼真感的一个基本策就是减少作者干预,隐藏叙述行为”,文中说的是“基本策”。D“从容面对困惑”错误,文中最后一句说的是“使读者在阅读中对自己深信不疑的种种信念产生疑问,与作者共同面对这些困惑”,文中是与“作者”。故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一名女生给《心理热线》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总是心事重重,经常一个人发呆 2020-05-17 …
重点单词1.adj.心烦意乱的,不安的,不适的vt.使不安→(过去式、过去分词)2.vt.不理睬、 2020-06-11 …
作文:我是一个表面乖巧内心叛逆的孩子走在成长道路上的我表面是一个乖乖牌,可骨子里就想走出束缚,表面 2020-06-20 …
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回光返照焦躁不安喷薄而出惊世骇俗B.纹丝不动卑微平庸冯虚御风苍海一 2020-06-21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灵感忽至冯骥才凌晨时分,被一种莫名的不安扰醒,这不安可不是什么焦虑与担 2020-06-2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灵感忽至冯骥才凌晨时分,被一种莫名的不安扰醒,这不安可不是什么焦虑与 2020-06-24 …
survey调查.测验addup合计upsetadj心烦意乱的;不安的,不适的igsurvey调查 2020-07-07 …
求英语表达能力好的帮忙造句急addup合计upset心烦意乱的;不安的;不适的;使不安;使心烦ig 2020-07-0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灵感忽至冯骥才凌晨时分,被一种莫名的不安扰醒,这不安可不是什么焦虑与 2020-07-10 …
书面表达为你们学校自办的英语报纸写一篇80~100词的的短文,介绍一下体育运动的益处,并简要介绍一下 2020-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