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义利之辨材料: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正其谊(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
题目详情
义利之辨
材料: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正其谊(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 “存天理,灭人欲。”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
(1)根据材料,分析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
(2)从孔子到朱熹,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在下表空格处填上适当内容。
材料: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正其谊(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 “存天理,灭人欲。”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
(1)根据材料,分析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
(2)从孔子到朱熹,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在下表空格处填上适当内容。
| 发展阶段 | 特点 | 地位 |
| 孔孟之道 | 理想化色彩 | A ___ |
| B ___ | 宗教化、经学化 | 正统思想 |
| 宋明理学 | C ___ | 官方哲学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材料中“正其谊(义),则利自在”得出朱熹的义利观是以义取利,从“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得出孔子的义利观是重义轻利.
(2)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儒家思想创立和有所发展,但处于分裂割据,诸侯争霸的时代,儒家思想并未得到重用;汉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董仲舒并对儒学进行了更适合君主专制的统治的改造,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宋代,将儒学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发展成为理学.
故答案为:
(1)孔子主张“重义轻利”;朱熹则强调“以义取利”(或“义”在“取利”中的重要性);
(2)A受到冷遇(如能写到不被重视或统治者不重视等皆可);
B两汉经学;
C理论化、哲学化(写到上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也可).
(2)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儒家思想创立和有所发展,但处于分裂割据,诸侯争霸的时代,儒家思想并未得到重用;汉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董仲舒并对儒学进行了更适合君主专制的统治的改造,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宋代,将儒学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发展成为理学.
故答案为:
(1)孔子主张“重义轻利”;朱熹则强调“以义取利”(或“义”在“取利”中的重要性);
(2)A受到冷遇(如能写到不被重视或统治者不重视等皆可);
B两汉经学;
C理论化、哲学化(写到上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也可).
看了 义利之辨材料:南宋朱熹是继孔...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 2020-04-09 …
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 2020-04-09 …
义利之辨材料: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 2020-05-16 …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怎么翻译啊?(要求准确 2020-06-19 …
“凡是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并使我们获得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A、正 2020-07-08 …
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君为臣纲B.天人感应C.君�董仲 2020-07-28 …
清代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此理解最准 2020-11-21 …
毛泽东关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述最准确的解释是A.武装民众是胜利的根本保证B.军队和老百姓是胜利的 2020-11-24 …
如图所示,是四种利用光学知识的情形,其利用的光学原理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A.利用小孔成像观察日食B 2020-12-16 …
如图所示,是四种利用光学知识的情形,其利用的光学原理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A.利用小孔成像观察日食B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