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
题目详情
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濒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①之,其为君亦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②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注】:①宥(yòu):宽恕。
(1)下列句中的“以”与“是以濒于死”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___
(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齐桓公想让鲍叔做太宰,但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
B.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所以齐桓公耿耿于怀,始终不能原谅他。
C.施伯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坚决反对将管夷吾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D.鲁庄公虽有谋臣施伯为其出谋划策,但因为自身目光短浅,最终还是中了齐国的计。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②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②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注】:①宥(yòu):宽恕。
(1)下列句中的“以”与“是以濒于死”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___
| A.扶苏以数谏故 |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 C.以啮人,无御之者 | D.固以怪之矣 |
A.齐桓公想让鲍叔做太宰,但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
B.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所以齐桓公耿耿于怀,始终不能原谅他。
C.施伯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坚决反对将管夷吾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D.鲁庄公虽有谋臣施伯为其出谋划策,但因为自身目光短浅,最终还是中了齐国的计。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 ①使不冻馁 | 馁: | ___ |
| ②请诸鲁 | 诸: | ___ |
| ③请生之 | 生: | ___ |
| ④如鲍叔之言 | 如: | ___ |
①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②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例句和A项中的“以”都是“因为”的意思.B.介词,凭借;C.连词,表假设,如果;D.通“已”,已经.
(2)B “所以齐桓公耿耿于怀,始终不能原谅他”错,根据第一段的内容可知,最终原谅了他.
(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不叫我挨冻受饿.馁:饥饿;
②到鲁国去邀请他.诸:之于;
③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生:使…活下去;
④按着鲍叔牙说的做.如:遵照,按照.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戮:杀;政:治理国家事务.句子翻译为:这不是想要杀他,是想要用他治理国家.
②使:吩咐;束缚:捆绑;予:给;退:离开.句子翻译为: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答案:
(1)A
(2)B
(3)①馁:饥饿 ②诸:之于. ③生:使…活下去. ④如:遵照,按照.
(4)①这不是想要杀他,是想要用他治理国家.
②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2)B “所以齐桓公耿耿于怀,始终不能原谅他”错,根据第一段的内容可知,最终原谅了他.
(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不叫我挨冻受饿.馁:饥饿;
②到鲁国去邀请他.诸:之于;
③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生:使…活下去;
④按着鲍叔牙说的做.如:遵照,按照.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戮:杀;政:治理国家事务.句子翻译为:这不是想要杀他,是想要用他治理国家.
②使:吩咐;束缚:捆绑;予:给;退:离开.句子翻译为: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答案:
(1)A
(2)B
(3)①馁:饥饿 ②诸:之于. ③生:使…活下去. ④如:遵照,按照.
(4)①这不是想要杀他,是想要用他治理国家.
②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看了 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如图(1),在△ABC中,AB=AC,∠A=36°.(1)直接写出∠ABC的度数;(2)如图(2) 2020-06-02 …
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氮气的体积约比为1: 2020-06-07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②君其试臣,何遽叱乎B.①复以 2020-06-14 …
《陈情表》中“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中“上报”的古今异义“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废远”,“后刺史陈荣举 2020-06-17 …
在Rt△ABC中,∠ACB=90°,tan∠BAC=12,点D在边AC上(不与A、C重合),连结BD 2020-11-01 …
(2011•安徽模拟)下列实例中,能够说明突变对生物本身的利与害具有相对性的是()A.玉米绿色苗中出 2020-11-02 …
八下语文期中复习我在期中复习古文这一项遇到了一些难题,望大家相助: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中的“从 2020-11-05 …
以下是某同学作出的一些估测数据,其中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夏天芜湖的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B 2020-11-12 …
(2011年11月德州期中28题)周敦颐在《通书》说:“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礼而后和。君君臣臣父 2020-11-13 …
1271年,有位青年不远万里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他的经历和见闻被写成书,在欧洲广为流传,他是()A.哥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