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11分)幽居初夏①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②已过头番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幽居初夏①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交旧尽,睡谁共午瓯茶?
【注】 ①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
20 .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 “ 幽 ” 字的?请简要分析。( 5 分)
21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6 分)
20 .①以景写 “ 幽 ” ( “ 湖山胜处 ”“ 槐柳阴 ”“ 野径斜 ”“ 水满 ”“ 草深 ” 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2
分))②以动衬 “ 幽 ” ( “ 下鹭 ” )③以声衬 “ 幽 ” ( “ 鸣蛙 ” )(②③共 3 分,答对 1 点给 2 分,答对 2 点给 3 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1 .前六句借 “ 幽居初夏 ” 之景,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尾联 “ 叹息 ” :一叹自己志士已老,报国无成;二叹往日之旧交飘逝殆尽,顿生孤寂惆怅 之感。( 6 分)
【解析】
20 .
试题分析: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这一句暗笔点题。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下,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一“观”字,更显得诗人静观自得,心境闲适。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而且,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箨龙”已经过去“头番笋”,则林中定然留有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竹;“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21 .
试题分析: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居住在距离海岸50千米处的雀鹭,每天要飞往海边去捕食,科学家观察到雀鹭飞到海边的时间,每天都比前一 2020-05-16 …
厦门岛自古常年有白鹭栖息在岛上和水边,又称作鹭岛、鹭洲、鹭江、鹭邑,在半兰山栖息着大批白鹭,它们有 2020-06-28 …
白鹭(郭沫若)1.文中比喻.拟人运用精妙,请各举一例并分析其妙处。2.“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 2020-07-05 …
白鹭阅读答案,白鹭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鹭太大嫌生硬,即如粉红 2020-07-07 …
鹭鸶一文的作者为什么说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原文到:鹭鸶——郭沫若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 2020-07-07 …
白鹭郭沫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鹭太大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 2020-07-16 …
读下列寓言故事,写出它的寓意。(2分)《狼与鹭鸶》: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 2020-07-23 …
1.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白鹭的特点?2.试把文中画线部分用一个成语代替,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白鹭白 2020-07-24 …
阅读《白鹭》,完成下题。1.这是一篇诗性的散文,这是一幅优美的画面,这幅画面表现了白鹭之美,它美在何 2021-02-01 …
说说下列结尾的好处。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写道:“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写道:“白鹭实在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