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杨公堤随想张抗抗⑴刚听说“杨公堤”这个名字,不由心生疑窦——苏堤、白堤已占尽西湖风光,天上何以掉下一条杨堤?烟波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杨公堤随想 张抗抗

⑴刚听说“杨公堤”这个名字,不由心生疑窦——苏堤、白堤已占尽西湖风光,天上何以掉下一条杨堤?烟波浩淼的外湖里湖,哪里还有杨堤的位置?

⑵车至杨堤入口处,不由哑然——这不是我们小时候熟知的西山路么?很多年来,它都是一条路,一条与苏堤平行,一侧临水、两侧的法国梧桐树森然夹道的林荫路。它何时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条湖堤呢?

⑶然而脚下踩的果真是一条长堤。

⑷路既成堤,桥也有了——盈盈湖水在桥洞下穿过来流过去,与里西湖汇合交融。①这亦新亦旧的杨公堤,在岁月掩埋了几百年之后,终于被粼粼水波托举着,似那条从雷峰塔下逃逸后归来的青蛇,从此定心驻守西湖的碧水蓝天之下。

⑸下车从金沙堤(也叫赵公堤)步行进入湖西景区,隔水遥望赏菊听曲的清雅之地小隐园,顺着“乡间小路”前行,路边一座新修缮的江南民居很是醒目,粉墙黛瓦,质朴幽静。此屋名“燕南寄庐”,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故居。

⑹忽而想起“文革”中,几个中学同学在山里闲逛,偶然撞到这里。当时黑色的大门紧闭,一片萧瑟阴森之气,几人绕着围墙转了几圈不得进入,悻悻离去。想不到几十年后,这位耿直执着的戏曲艺术大师的故居修复并对外开放,成为湖西一景,算是个小型戏曲艺术博物馆了。

⑺然后穿过杭州花圃北侧的花丛树林,眼前又是一大片悠悠水域。②湖荡中长桥连廊桥,长亭接短亭,水回路转,总是百步可歇;只见远处青山逶迤,雾霭沉浮,视野慢慢伸展开去,水色缥缈,一时深远了许多。再沿着水边从容前行,欣赏过岩芳水秀、五峰草堂、醉白楼、天泽楼等一座座有着曲折来历和文化内涵的楼台亭阁、雅屋精舍,可达新近落成的于谦墓。整座祠堂建筑群体气势宏大,肃穆庄严,可见杭州人民对清廉正直的才子好官于谦真切的怀念之情。

⑻那些故居旧屋,原本就是西湖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只是被岁月的泥沙年复一年地遮没了,静默地蛰伏于湖山深处难得一见。只因这条杨堤的恢复,而终于被拂去尘埃,重见天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杨公堤仍是一条路,一条融贯文史的通衢大道,以杨堤为轴线放射开去,即是一条湖西的黄金漫行线。

⑼走过厚重的木桥,眼前便是开阔荡逸的茅家埠水面。这就是几百年前香客由湖东乘船过湖,经由杨堤孔道去灵隐上香的水上必经之路。③湖水坦坦荡荡地延伸至远山,薄云遮日,波平如镜,湖中近岸处,随意地生长着一丛丛茂密的芦苇,几只白色的水鸟贴着水面掠过,又翩然飞去;几条小船正从堤上的桥洞里悄然探头,朝着湖湾里缠绕的水巷向另一座石拱桥划过去,欢声笑语就像水珠子一样一滴滴洒落在湖上。那单孔石桥古朴而精巧,残破的石缝里浓密的青苔,记录着风雨的道道斑痕。

⑽远眺湖面,隐隐可见对岸一幢幢素墙青瓦的农舍民居,参差毗接,错落有致,黑白色的剪影沉落在湖水里。一阵微风吹过,房屋都模糊了,只一歇功夫,又从水里清晰地显现出来,湖面水色清澈。再一阵风过,天上闲云游弋,湖中芦苇飘摇,远处的草堂茅屋,都浸在朦胧的水雾里了。

⑾恍惚间觉西湖变得陌生、变得遥远了。西湖在很久以前,就应该是眼前这个样子吧。这不是“新西湖”,而是一个具有乡村风情、比老西湖更老的西湖。这些星星点点的湖塘港潭,原本就在那里散落着,只是被日月存积的腐叶淤泥覆盖了。终于有这样一日,深受西湖恩惠的杭州人,要把西湖的原貌还给西湖了。果然,挖着挖着清水就涌出来了;水漫湖西之时,杨公堤就在湖中游动起来了。如今因着这一条杨公堤的修复,竟把湖西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都一一激活。西湖是天下人共享的西湖,无论是乡民市民草民,可随时随意漫步杨公堤。

⑿杨公堤是由明代杭州知府杨孟瑛力排众议重新疏浚西湖后凌波倚山自北而南贯穿整个湖西水域而修筑的长堤,杨孟瑛当年在《开湖告谕》中说:“性知执法,心在利民。”如今,我幼时所知的西山旱路,已变为湖中长堤。西湖的几百年兴衰,都在这长堤间了。如此说来,杨公堤已不仅仅是一条路。 (有删改)

1.开头⑴⑵两节的四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3分)

2.文中为什么要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故居“燕南寄庐”?(3分)

3.作者为什么说“杨公堤仍是一条路”?最后为什么又说“不仅仅是一条路”?(5分)

4.从文中划线句子中任选一句,欣赏其妙处。(4分)

5.探究作者在杨公堤上“随想”了哪些内容。(5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1)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思考杨公堤的变化;(2)层层设问,引出下

文对杨公堤的描写,为下文作铺垫;(3)通过类比,说明杨公堤是和苏堤、白堤一样“占尽西湖风光”,丰富文章内容。(3分,每点1分)

2.(1)是西湖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照应下文,说明现在杭州人“心在利民”;(3)拓展丰富了文章内容。(3分,每点1分)

3.(1)“杨公堤仍是一条路”是因为杨公堤具有交通使用功能,比如连接故居旧屋,方便游览。(或:杨公堤是一条融贯文史的通衢大道,以杨堤为轴线放射开去,即是一条湖西的黄金漫行线。)
【物质层面】(2分)

(2)“不仅仅是一条路”是因为杨公堤激活了湖西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1分),贯通了文史,连接了不同时期的文化(1分);折射了现在杭州人平等的精神、开阔的胸襟,丰富了西湖的人文内涵(1分)。
【精神层面】

4.(1)由眼前的杨公堤联想到雷峰塔下逃逸归来的青蛇,联想想象丰富,自然地把眼前现实和历史传说连接在一起,拓展和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比喻手法运用富有杭州地方特色。

(2)移步换景,由近到远细腻描写。“长桥连廊桥,长亭接短亭”“青山逶迤,雾霭沉浮”句子整齐,骈散结合,呈现西湖美景。

(3)移步换景,由远及近细腻描写。用“水鸟”“小船”衬托波平如镜,动静结合,绿白相间。用“欢声笑语”以闹衬静。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之美。

(根据参考答案的要点从手法技巧和内容情感方面酌情判分)

5.(1)幼时所知的西山旱路;(2)“文革”时盖叫天故居旧屋等被遗弃;(3)对清廉正直好官于谦的怀念;(4)更老西湖乡村风情的原貌;(5)明代杭州知府杨孟瑛疏浚西湖修筑杨公堤,“心在利民”;(6)杭州人平等的精神、开阔的胸襟。

(每点1分,5分给满为止)


1.


分 析:
开头自然是会给下文做铺垫。

除了铺垫,自然还要明确整个文章的主题思想,当然有时候作者也可能会把这个放在第二段来说,但是不会再往后了,那就跑题了。所以,答题的时候要从起始的两段揣摩文章主旨。甚至都可以用原文来概括整个文章的。

开头引用故事还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效果作用,引用的故事有时候是人们熟知的,这样可以产生共鸣和与读者的互动作用,可以帮助读者把文章思想贯彻到现实生活中,贴近现实和读者。有时候引用的是典故寓言等,这就增添了文章的层次感和趣味性,故事中有故事,阐述主题,发人深思啊。

除以上外,文章开头有时候会只用来渲染气氛,比如交代一些基础条件,说明文章故事的发生背景等等,让人们在读的过程中逐渐走入作者的世界。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分 析:
写“燕南寄庐”,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景点,但同时还要从上下文中找出更多的联系来,主要是从内容和中心上来考虑。


考点:
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分 析:
先说是一条路,后说“不仅仅是一条路”,意思明显进了一层。至于各有什么含义,我们就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看了。说是一条路的,内容在第八段;结尾处说“不仅仅是一条路”的,就要总结一下上文的内容,不难得出答案。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分 析:
句子的赏析往往是从三个方面着手的。一是内容上,也就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用什么方法写;三是为什么这样写。其中“为什么这样写”一般可以联系文章中心来考虑。一般表述格式为:运用了(修辞、描写角度、词语等),写出了(内容、特点等),表达了(作用、效果、情感等)。


考点: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分 析:
本题并不难,只要对文章随想的内容逐点概括即可。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一张纸片,第一次将它剪成4小张,第二次将其中的一张又剪成4小张,以后每次都将其中的一张剪成4小张  2020-05-13 …

四级快速阅读对7听力选择13单词5,选词填空2精读7完型9作文80分左右一般作文写三段但这次一紧张  2020-05-17 …

雨水大量渗入渠堤内,使土层软化饱和,降低了渠堤的(),形成滑坡。A.抗滑能力B.抗渗能力C.抗压强度  2020-05-27 …

图所示的水工建筑,它一端与海(河)岸相接,另一端伸到水域中,与堤岸构成“丁”字形,故名“丁坝”。读  2020-06-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  2020-06-21 …

翻手为云——前事不忘——十年树木——皮之不存——兼听则明——千里之堤——填写成语,典故或名言  2020-07-04 …

一道科学题小张在家煮面条吃,水烧开后,放入面条.大约半分钟后,水再次开了,但面条尚未煮熟.小张听妈  2020-07-04 …

一天,小张的同桌拿出一本黄色书籍给小张看。小张听说过有的青少年因为迷恋黄色书刊陷入了犯罪的泥潭,联想  2020-11-10 …

海岸生态护坡是植物和工程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该技术是在沿海边处构筑迎潮坡(护坡堤),其迎潮坡由潮间带  2020-11-11 …

为了支援国家三峡工程,原来住在三峡库区的王某举家迁至常德.一天家中突然停电,电工小张听说后立即前往维  2020-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