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钱唐湖石记(唐)白居易钱唐湖①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钱唐湖石记 (唐)白居易

钱唐湖①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一人立于田次,一人立于湖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

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

大抵此州春多雨,夏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自钱唐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②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茭菱失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粮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又云放湖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至竭,而云井无水,谬矣!其郭内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

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湖浅则田出,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闼,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矣。

又若霖雨三日以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其笕之南,旧有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若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余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之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

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注释】①钱唐湖:西湖。②官河:运河。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具:详细

B.符下县,县帖乡 帖:文告

C.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 典:掌管

D.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 文:修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节限而放之 B.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

吾尝跂而望矣 不赂者以赂者丧

C.且湖底高,井管低 D.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写关于西湖水利问题的文章,涉及灌溉农田、控制水位、疏通水井、防止溃堤等事项,可谓详尽。

B.白居易为官能切实为民着想,遇到旱年,令百姓直接前往州衙递交状纸“请水”,这样做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旱苗得以及时浇灌。

C.本文除立灌溉制度以告民众及继任者外,还对官府的自私、吏治的黑暗有所揭露,也肯定了李泌在杭州开凿六井造福一方的做法。

D.白居易反对利用湖水耕种湖中无税田,下令采取措施将石函及大小笕口堵塞,并派员巡查,有一点泄漏,就追究主管官员的责任。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若 水 暴 涨 即 于 缺 岸 泄 之 若 不 减 兼 于 石 函 南 笕 泄 之 防 堤 溃 也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4分)

⑵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2.A3.D4.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若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3分,错一处扣1分)5.⑴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或:如果按照规定修筑堤防),(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