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的意思
题目详情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的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注释]
①宠辱:荣宠和侮辱.
②贵大患若身:贵,珍贵、重视.重视大患就像珍贵自己的身体一样.
③宠为下:受到宠爱是光荣的、下等的.
④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为如果我没有身体,有什么大患可言呢?
⑤此句意为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引语]
这一章讲的是人的尊严问题.老子强调"贵身"的思想,论述了宠辱对人身的危害.老子认为,一个理想的治者,首要在于"贵身",不胡作妄为.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也就可使人们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责委任于他,让他担当治理天下的任务.在上一章里,老子说到"为腹不为目"的"圣人",能够"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才可以担负天下重任.此章接着说"宠辱若惊".在他看来,得宠者以得宠为殊荣,为了不致失去殊荣,便在赐宠者面前诚惶诚恐,曲意逢迎.他认为,"宠"和"辱"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并没有两样,受辱固然损伤了自尊,受宠何尝不损害人自身的人格尊严呢?得宠者总觉得受宠是一份意外的殊荣,便担心失去,因而人格尊严无形地受到损害.如果一个人未经受任何辱与宠,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
[评析]
本章所讲关于"贵身"和人的尊严问题,大意是说"圣人"不以宠辱荣患等身外之事易其身,这是接着上一章"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的而言的.凡能够真正做到"为腹不为目",不为外界荣辱乱心分神者,才有能力担负治理天下的重责.对于本章主旨,王夫之作过如下精辟的发挥.他说:"众人纳天下于身,至人外其身于天下.夫不见纳天下者,有必至之忧患乎?宠至若惊,辱来若惊,则是纳天下者,纳惊以自滑也.大患在天下,纳而贵之与身等.夫身且为患,而贵患以为重累之身,是纳患以自梏也.惟无身者,以耳任耳,不为天下听;以目任目,不为天下视;吾之耳目静,而天下之视听不荧,惊患去已,而消于天下,是以百姓履籍而不匹倾."(王夫之:《老子衍》)
一般人对于身体的宠辱荣患十分看重,甚至于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打交道.许多人是以荣庞和功利名禄为人生最高理想,目的就是为享荣华富贵、福佑子孙.总之,人活着就是为了寿、名、位、货等身边之物.对于功名利禄,可说是人人都需要.但是,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上,人与人的态度就不同了.如果你把它摆在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位置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子从"贵身"的角度出发,认为生命远过贵于名利荣宠,要清静寡欲,一切声色货利之事,皆无所动于中,然后可以受天下之重寄,而为万民所托命.这种态度基本上是正确的.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注释]
①宠辱:荣宠和侮辱.
②贵大患若身:贵,珍贵、重视.重视大患就像珍贵自己的身体一样.
③宠为下:受到宠爱是光荣的、下等的.
④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为如果我没有身体,有什么大患可言呢?
⑤此句意为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引语]
这一章讲的是人的尊严问题.老子强调"贵身"的思想,论述了宠辱对人身的危害.老子认为,一个理想的治者,首要在于"贵身",不胡作妄为.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也就可使人们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责委任于他,让他担当治理天下的任务.在上一章里,老子说到"为腹不为目"的"圣人",能够"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才可以担负天下重任.此章接着说"宠辱若惊".在他看来,得宠者以得宠为殊荣,为了不致失去殊荣,便在赐宠者面前诚惶诚恐,曲意逢迎.他认为,"宠"和"辱"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并没有两样,受辱固然损伤了自尊,受宠何尝不损害人自身的人格尊严呢?得宠者总觉得受宠是一份意外的殊荣,便担心失去,因而人格尊严无形地受到损害.如果一个人未经受任何辱与宠,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
[评析]
本章所讲关于"贵身"和人的尊严问题,大意是说"圣人"不以宠辱荣患等身外之事易其身,这是接着上一章"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的而言的.凡能够真正做到"为腹不为目",不为外界荣辱乱心分神者,才有能力担负治理天下的重责.对于本章主旨,王夫之作过如下精辟的发挥.他说:"众人纳天下于身,至人外其身于天下.夫不见纳天下者,有必至之忧患乎?宠至若惊,辱来若惊,则是纳天下者,纳惊以自滑也.大患在天下,纳而贵之与身等.夫身且为患,而贵患以为重累之身,是纳患以自梏也.惟无身者,以耳任耳,不为天下听;以目任目,不为天下视;吾之耳目静,而天下之视听不荧,惊患去已,而消于天下,是以百姓履籍而不匹倾."(王夫之:《老子衍》)
一般人对于身体的宠辱荣患十分看重,甚至于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打交道.许多人是以荣庞和功利名禄为人生最高理想,目的就是为享荣华富贵、福佑子孙.总之,人活着就是为了寿、名、位、货等身边之物.对于功名利禄,可说是人人都需要.但是,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上,人与人的态度就不同了.如果你把它摆在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位置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子从"贵身"的角度出发,认为生命远过贵于名利荣宠,要清静寡欲,一切声色货利之事,皆无所动于中,然后可以受天下之重寄,而为万民所托命.这种态度基本上是正确的.
看了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的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下一句是什么? 2020-05-16 …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 2020-05-16 …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 2020-05-16 …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 2020-05-16 …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 2020-06-12 …
2000年7月29日,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午后3时多,灵江边上的一座化工厂的厂房,正缓缓地滑入水中 2020-06-28 …
唐雎不辱使命的一问题在《唐雎不辱使命中》有一句话"若士必怒"一句中先有2种翻译,百度知道中说此句意 2020-07-03 …
用斜线“/”给下面的一段文字断句。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 2020-07-03 …
“耻辱戒指”的故事告诉我们,加拿大工学院的师生A.把耻辱当作荣誉,到处炫耀B.喜欢耻辱,宽容他人C 2020-07-07 …
英语翻译全文:宠辱若惊,何谓宠辱若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 202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