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已知某铝合金的成分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合金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溶于水],
题目详情
已知某铝合金的成分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合金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铁、铜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做出猜想】
猜想一:该合金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二:该合金中除铝外,还含有铜.
猜想三:该合金中除铝外,还含有___.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下表,写出他们所用的试剂和实验现象.
【知识拓展】以上实验能否说明铁和铜的金属性强弱?若能,请简述理由.___.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铁、铜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做出猜想】
猜想一:该合金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二:该合金中除铝外,还含有铜.
猜想三:该合金中除铝外,还含有___.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下表,写出他们所用的试剂和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①取适量的合金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___,充分反应 | 除去合金粉末中铝 | |
②将步骤①所得物质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 猜想三成立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提出猜想】从三种金属的组合对照已有的猜想可知,缺少铝、铁和铜的组合;所以猜想三是该合金除铝外,还含有铜和铁;
【进行实验】猜想三是铝、铁和铜的混合物,依据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铁和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发生反应,所以①中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掉氢氧化钠,而后依据铁会与酸反应,铜不会与酸反应,所以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后能证明铁和铜存在的现象是①有气泡产生(铁与稀盐酸反应的产物)②固体未完全溶解(不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铜);
【反思交流】铝的化学性质虽然比较活泼,但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铝制品却耐腐蚀,其原因是铝的表面存在氧化铝的保护膜,对铝的抗腐蚀性大大提升;
故答案为:【提出猜想】铜和铁;
【进行实验】氢氧化钠;有气泡产生;有气泡生成且反应完全后仍存在不溶物;
【反思交流】铁能与盐酸反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说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
【进行实验】猜想三是铝、铁和铜的混合物,依据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铁和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发生反应,所以①中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掉氢氧化钠,而后依据铁会与酸反应,铜不会与酸反应,所以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后能证明铁和铜存在的现象是①有气泡产生(铁与稀盐酸反应的产物)②固体未完全溶解(不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铜);
【反思交流】铝的化学性质虽然比较活泼,但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铝制品却耐腐蚀,其原因是铝的表面存在氧化铝的保护膜,对铝的抗腐蚀性大大提升;
故答案为:【提出猜想】铜和铁;
【进行实验】氢氧化钠;有气泡产生;有气泡生成且反应完全后仍存在不溶物;
【反思交流】铁能与盐酸反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说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
看了已知某铝合金的成分除铝外,还含...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总分大于等于170分或数学成绩大于等于95分的为A;总分大于等于170分或数学成绩大于等于95分的 2020-06-03 …
“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下列观点与题中观点一致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 2020-07-11 …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 2020-07-26 …
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某校把学生的数学成绩分成四个等级,即“优秀”为大于或等于120分; 2020-11-04 …
新课标要求学生数学模块学分认定由模块成绩决定,模块成绩由模块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各占50%,若模 2020-11-14 …
新课标要求学生数学模块学分认定由模块成绩决定,模块成绩由模块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各占50%,若模 2020-11-14 …
河北课改前后的差别是什么?(2011-2012)急!决不吝啬那点分!我是河北的,今年准备复习.但是很 2020-11-14 …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2020-11-25 …
3.(2013•四川)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 2020-11-25 …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2020-12-07 …